钟辉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内容不够丰富,造成了相较文化课更加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无法实现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体育教学也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除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之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竞争意识,对于人际交往等方面也有深远影响。在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209-01
1.体育游戏的特点
1.1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鲜明特点,通过体育游戏的设置,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释放天性、表现自我,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摆脱课堂的枯燥和无趣,在自由、欢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乐趣。
1.2 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
体育游戏也会有一个赢或者输的结果,体育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达到某种要求,组织形式多样,胜利者可能不止一人,可能是团队性质。体育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取得游戏的获胜,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1.3 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
游戏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但不能否认本质上是为了教育服務的,把体育游戏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并且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体育游戏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育游戏作为催化剂,如果设置得当,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捉尾巴的游戏,课前,体育教师每人分发一根跳绳,引导同学们将跳绳缠绕在自己的腰部作为尾巴,手放在身后保持一定长度。游戏规则是两两同学间,只能用手去捉尾巴,看看谁捉到对方的尾巴次数最多,碰到身体的其它部位不算次数。老师组织同学进行两两配对,并让同学在规定场地内散开先练习后正式比赛。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比,看谁捉到对方尾巴的次数多。学生在游戏中一方面锻炼了跑跳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体育的自主性。还有很多体育游戏需要团队配合完成,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长远看有利于以后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些体育游戏的应用有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和品格的塑造具有积极影响。
从教学层面来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积极探索。虽然体育教学主要是学生运动,区别于文化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也是定量式的,跑几圈,跳多少个的形式,学生感受枯燥厌倦之余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抹杀了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而如果应用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手段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进行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补充。
3.教学建议
3.1 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师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日益重要,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锻炼的社会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把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每次的课堂教学中的同时,还要不断适应新要求,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单一的技能锻炼,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体育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向趣味性、互动性课堂发展。学校在提供场地和器材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加以充分利用,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求的体育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了学生的基本动作和练习,另一方面在体育游戏中加强了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游戏中互相尊重,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
3.2 注重游戏规则和课堂纪律,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就决定了体育游戏只是教学手段,最终是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游戏。但是由于体育游戏在极大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学生因为兴奋过度而忽略了动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这就要求在开展体育游戏等趣味教学活动的同时也不要抛弃传统教学教法,及时规范学生的动作。在体育游戏的应用上要注重变通性,充分考虑人数和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加入惩罚和奖励办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格外注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在游戏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注意游戏的安全性,选择的游戏场地、使用的器械、设置的游戏规则都要充分考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开展体育游戏。
3.3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学生对于动作技能掌握快而准确,有些学生体育能力稍显薄弱,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每个个体的变化中。在体育游戏中掌控好游戏的进度外,关注好每个学生的成长,不过分强调结果的输赢,不过分关注最终的成绩。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以新课标的目标为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促进学生在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要把体育课变成负担,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多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加挑战困难、征服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
4.结语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已经刻不容缓,体育更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教学中设置适当可行的体育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志翔.体育游戏介绍[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李守国.谈体育准备活动与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