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探索与实践

2019-10-08 04:31卢芳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卢芳冰

【摘要】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起源于美国,但是进入到中国还不到20 年的时间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专业人才的匮乏限制了高速发展的商业模式。因此,基于对整个连锁零售业人才现状的反思,加大企业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培养快速上岗,无缝链接的实用型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就提升高校课程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完善考核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课程改革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8年度教改项目“校企合作共建《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8004)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71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005-02

一、引言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是连锁经营模块课的核心课程,建立在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经济学之上,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连锁企业门店管理与服务活动过程的规律性。然而,当前《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的授课方式和期望达到的课程目标相去甚远:首先,应用实践型课程偏理论,学生学用分离。独立本科学院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既要区别于母体高校,又要不同于高职院校。目前独立学院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为偏理论研究,与母校一致。但是,独立本科学院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后续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因此,独立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加强对连锁经营类课程的实训实践投入,积极与企业联系,探索开发适合独立学院本科的教学模式。其次,课程设计缺乏吸引力,学生重视度不够。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主要培养学生适应门店店长的日常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服务管理和促销管理,但是,由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和社会要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他们对店长一职的理解有误解和偏差,从而不重视、不看好《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这门课程。因此,采用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工作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不可少。最后,教材时效性不高。当前科技发展迅速,无人零售店,数字化门店层出不穷。但是,《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的大部分教材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零售管理模式上,甚至有些关于门店的例子,门店已经倒闭,这不仅加重了授课教师不断寻找新资料、新案例的任务,同时,学生对过时的教材、案例兴趣度也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当前连锁企业门店人才需求共同开发教材,开发一套授课教师容易上手,学生受用的教材。

所以,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本文将从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材、评价与考核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增强连锁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模式。

二、课程改革前期基础

前期授课过程中,连锁管理研究成员组已对《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积累了一些非常有用的经验。为此门课程设定了三个核心任务:一是开设门店,学生通过6人一组的方式组成团队,每个团队都必须设立属于自己的门店。学生上台进行PPT展示,并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打分;二是开发新产品进行营销,评分标准包括新产品的竞争能力,创新型以及营销的可行性;三是顾客服务的案例分析,每个团队准备一个关于门店顾客服务管理的案例,并用PPT展示,评分标准包括服务的可操作性、案例的时效性和对顾客服务的心得体会。同时,为了深入贯彻基于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的改革,授课过程中,成员组还邀请到连锁行业的企业导师到校讲授连锁企业门店店长的作业化管理一章,授课效果和反响非常好。

三、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1)能力导向的课程内容需求调查和内容体系重构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课程改革也应该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因此,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可以指引我们对教材进行模块化的重组和构建,比如:门店围绕顾客服务有四个主要任务:顾客服务、商品陈列、商品促销及门店防损。典型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商品管理、促销管理、顾客服务管理和门店人员管理。所以,通过对课程的内容体系重组,我们不难发现课程的教学重点在商品管理、绩效控制和顾客服务三个方面。

(2)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教材的路径设计

为增强《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校企双方在充分分析大型连锁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岗位分析、任务分析和工作流程分析,根据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出发,共同开发教材,建立“主体教材—实训教材—实体教材—辅助教材—延伸学习资料”立体化的教材,细化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方法,然后在“多媒体教室—连锁门店”等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授课。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PBL 教学法在“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应用

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现实工作场景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把学生放入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现实的,复杂的或真实性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研究发现将PBL 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案例较少,学校与企业合作将课堂搬到工作现场的案例更鲜有,因此,在企业導师和学校授课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以企业实际任务为问题,投入到现实性问题研究与解决的环境中,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评价与考核改革

评价与考核应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门店教学现场,由校内外教师评定、组内成员互评和各组间竞争评分三部分形成综合得分,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第二阶段,由校内外教师根据现场学习要点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以问题综述的方式完成。在对知识与技能提炼与汇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再次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机融合,充分体会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四、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解决知识的学用分离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但一到实际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实际操作时又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学生不是不了解,只是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各项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复杂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安排教学活动,把真实的工作场景还原到课堂,抛出问题,布置任务,处理办法,这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知识的学用分离问题。

(2)探索学用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是一门要求与岗位能力培养紧密相连的课程,所以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是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授课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需要哪些门店管理能力?能力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概念,高校也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如何将能力养成渗入到教学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反向设计”,按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从出口向内找的思维方式设计课程。

本次基于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教程探索和改革,希望形成《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出依据行业需求和行业标准进行校企合作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对连锁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可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以職业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书本课堂”拓展到“职业生活”,建立能力本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连锁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竞.“校企合作”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7,7

[2]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2013(3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