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然
摘 要:根据重庆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化工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提高非化工专业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意识,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制药工程
“卓越计划”,全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201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为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以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重庆理工大学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其主要任务是就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化工原理因为其所涉及的化工过程基本原理、化工过程单元设备及操作等特点,被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联系实际、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之间的桥梁。因此,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讲有重要的意义。
1 化工原理课程内容及学时优化
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目前采用教材为天津大学《化工原理》第二版,内容涉及流体流动基础理论和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传热、蒸馏、吸收、蒸馏和吸收塔设备、干燥以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过程及设计,共计上下两册,总计课时64。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内容繁多,各部分内容联系性强,内容精简困难,要在64学时完成所有内容的有效学习难度颇大。鉴于化工原理课程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建议将该课程上下两册分设在大二下及大三上两个学期,每学期48~64学时,總课时96~128学时。这样能够将该门课程的基础原理、基本单元操作、基本设计过程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该课程最好设置在大二下及大三上,因为,这个阶段制药工程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均已经开设,这样有助于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化工原理理论课程教学优化
2.1 教学内容设计优化
前文提到化工原理课程内容连续性强,不容易精简,但是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部分知识可以是了解不需要升入的掌握,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炼;重点突出重大基础原理、重要单元操作、重点过程设计,这样可以在满足培养目标及要求的前提下,是该专业的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事半功倍。
2.2 教学手段和方式优化
采用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方法想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进行单个知识点的强化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增加学生对化工过程问题的兴趣,通过案例式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模拟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过程的模拟、优化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可以使用。那么,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工程中,可以充分应用这类软件的可操作性强,问题针对性强等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优化的方式,对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流程模拟有更加深入的学习,进而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化工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优化
课程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同时也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过程,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对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以重庆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实验课为例,目前,共计开设干燥、流体、传热、蒸馏四个实验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以及实验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往往为8-10人一组进行实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得到实践锻炼。因此,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安排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觉得,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要真正起到实践锻炼的作用,应该增加实验课时量,减小组内人数。通过教学实践指导,每个小组人员控制在3-4人,每个学生均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法、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的基本操作均能够很好的掌握。
4 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重庆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来讲,首先要认识化工原理课程队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就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一定要注重学时的保证;再次,对于化工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应该充利用各种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对于实践类环节即实验环节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增加课时量、减少小组成员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国勇,李志永,王友林,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实施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17-218.
[2]吕秋君,郭树东,张慧研,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林区教学, 2014,(10):5-7.
[3]李燕,周思奇,李翔.化工原理课程教改探讨[J].山东化工, 2016,(4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