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东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生活化;情境;实验;自主探究;课后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73—01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化升级。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我们的生活中隐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点,身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当善于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挖掘,并将其进行整理带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符合自己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起自己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和学习,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解“碳”的知识点时,可以将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碳”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活性炭有着很强的吸附作用,自来水厂、汽车工厂等都运用活性炭吸附杂质;钻石、人体都是由碳组成的;古代的字画和石刻经历了几千年仍然保存完好,也是碳的氧化物的作用等。通过这些例子的导入,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看到碳的广泛性,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都积极地对生活中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课堂学习气氛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再开展新课的教学,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展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科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往往受到现有的化学实验和论证方法的束缚,演示实验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没有新意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师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验材料,带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设计,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来。如在教学“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时,很多教师只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讲解氢氧化钠的腐蚀性,但是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通过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制作叶脉书签,让学生走进校园、社区去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并引导学生运用氢氧化钠对叶片进行腐蚀,并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验设计,使学生改变了对化学实验高高再上、不可触摸的态度。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穿插具有生活化的化學知识点,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设计具有生活化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去探究,进而对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运用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食盐慢慢变硬是因为其中含有氯化镁;水龙头上面光滑的物质是防腐材料锌;酒越放越香是因为乙醇和乙酸产生反应,产生富含香气的乙酸乙酯;水壶中的水锈是碳酸钙;下雪天在道路上撒的白色物质是盐等。通过生活化的化学知识点教学,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用化学思想看世界的习惯。
四、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限延伸,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运用生活化的化学课后作业,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积极地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在教学“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时,笔者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点,运用石灰水为家中的鸡蛋进行保险处理,并观察其化学反应,写下化学方程式。
总之,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堂教学回归于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