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孝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77—01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学生的精神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知識的积累。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为角度进行阐述,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自信。传统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是每个时代的象征和标志,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某个时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时代不同所导致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有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爱上语文学习。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本身的深刻内涵和局限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比如诗词歌赋的代表《诗经》《楚辞》等,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语文鉴赏水平,道德典范《论语》《孟子》等著作,可以教授学生礼仪规范,塑造健康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传统文化因时代和思想的落后所产生的局限性,也能使学生意识到封建迷信不良文化的危害,以及文化差异性和包容性缺失的后果,从而使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1.加强情感教育。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突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过渡自然,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首先需要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丰富学生的情感,有针对性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传统文化,从而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高中语文情感教育也是教学方案中的一部分,而传统文化能协调情感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比如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王勃的《九日登高》等诗篇,都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2.结合语文教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还要注意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是贴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可以作为课外延伸和拓展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出现得堂而皇之、莫名其妙,否则会导致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如果教师不熟悉语文教材,随意引入传统文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的编排,系统化地设计教学方案,做到语文课堂所导入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教学内容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有益于学生相互理解,参照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
3.引入相关史实。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了解,那么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文化来源、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所有知识,这样才能不至于对某一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所偏差,才能准确无误地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每一阶段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时代性,比如唐朝的杜甫,宋代的李清照,他们的作品在不同的时间线,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都有所差异,甚至处于两种极端,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遭逢重大变故。了解相关的史实和介绍,既能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有利于巩固知识基础,提升语文水平。
4.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比如,当地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节日活动等,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布置作文分享心得和感悟,思考传统文化的根在哪。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根据传统文化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主题班会,开展文艺汇演,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上语文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