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丽霞
【关键词】 家庭教育;规则意识;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42—01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曾经考察过20多个国家,经过对比,他认为,中国孩子的习惯普遍存在“六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造成中国孩子“六小”问题较普遍的原因,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口头上说得多,只有认知而没有行为习惯”有关,这样的教育弊端就是知行脱节。家庭是温馨的港湾,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在家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在家庭中,也需要给孩子立规矩,爱劳动、讲文明、懂礼貌、做事有条理这些好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入手,是迈出成功家教的第一步。下面,笔者仅以自己的一些亲身見闻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一、立规矩,从小事做起
一位名人说过:“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给孩子立规矩,有助于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黄新是朋友的孩子,他从小生活习惯就非常好。家里的东西无论用过什么他的妈妈都会督促他放回原处。饭熟了,他的妈妈要求他先摆好碗筷、桌椅,等客人坐下他才能坐下。上学后,他的学习用品全部分类摆放整齐,很有条理。学习时,也绝不会时而玩,时而吃,时而做其他事情,而是非常专注地学习。
在生活中,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时候舍不得让孩子动手去做,或者嫌孩子做不好碍手碍脚,就会越俎代庖,替孩子代劳了。孰不知,孩子的纪律意识、礼貌意识、劳动意识等都是在做这些小事情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样做错过了给孩子立规矩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变得任性随意,造成家长很难管束的结果。从小事做起,不要对孩子太姑息迁就,才能逐步培养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
二、立规矩,要持之以恒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一本书中说过,行为必须不间断地重复才能变成习惯。伦敦大学学院的健康心理学家费莉帕·勒理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证明66天以上才能养成稳定的习惯。对于自控能力很弱的孩子而言,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更久,所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难在立规矩,而是难在持之以恒。
邓城是今年小学刚毕业的孩子,父母平时工作都忙,生活没有规律,孩子刚入学时,还尽量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学习。他们给孩子立了很多规矩,例如:每天放学回家就学习;写作业中间不许吃东西、玩耍等,但是后来,因为公司事务忙,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孩子刚刚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很快就发生了改变。他们认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放手了,所以都去忙公司事务了,让孩子自己学习,没有想到孩子变化这么大。这时家长才认识到在给孩子立规矩后,还需要不断督促孩子,持之以恒才能养成稳定的好习惯。
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需要家长的督促,更需要家长付出耐心与恒心,持之以恒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惰性才能够逐步形成好习惯,而且有时已经形成的好习惯还有可能会出现反复,这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是个考验。所以,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使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才能够使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也才能迈出成功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三、立规矩,要严格要求
“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著名作家克雷洛夫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时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多么重要。只有对孩子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睿智,人如其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睿智的父母是生意人,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所以他的父母从小就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有求必应。上学后,学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孩子很不适应,经常迟到,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家长虽然头痛,也每天苦口婆心给孩子讲道理,但架不住孩子哭闹,作业写不完,孩子不想写家长就听之任之了。
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家长,因为不能处理好“爱孩子”与“约束孩子”二者的关系,对孩子的宠爱之心占了上风,所以不能对孩子严格要求,导致孩子不但没有守规矩的意识,甚至没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世界观、价值观。正如俗话所说“慈母多败儿”,对孩子的溺爱不是“爱”,而是“害”。等孩子长大以后再去反省,已经悔之晚矣。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失败的家庭教育最终或轻或重都会造成家庭的苦恼和悲剧。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每一个家长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对孩子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树立起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从小明事理,守规矩,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