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文章在工程教育视角下,以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为核心内容,分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本流程,分析必要支撑点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构建达成度评价机制,明确达成度计算方法,探究持续化改进的意义所在,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指引。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工程教育;课程评价
电子信息专业是工程教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软硬件融合、专业交叉性较强的专业,以培养能灵活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机交互等领域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是各高校工科类专业必设的课程之一。尤其当前随着电子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行业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增大,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学生毕业时可达到的行业认可标准和水平为核心引领,以预设的毕业要求和教育培养目标为方向指引,以此实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优化改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着手该项认证,并进行了长时间摸索。2006年,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在18个部门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2016年6月,在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后,工程教育认证进入了新的征途。为此,从工程教育认证的视角下,探究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能够将该专业与毕业要求和行业标准接轨,实现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从根本上驱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1]。
1 基于毕业要求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
1.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本流程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可知,任何一个归属工程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均应具备一定的培养目标以及制定毕业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标准,也即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学生经历特定学科知识学习后应该达到的一种知识水平和能力,是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实施与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下,任何专業的课程教学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优化改进为前进方向予以开展,3个环节彼此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所谓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基于对各个课程指标点的分类评价得出的结果,构建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毕业要求指标点与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矩阵,是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实现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关键所在。课程达成度评价的对象是参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评价流程是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将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各毕业要求分解为不同二级指标点,以准确评价参与该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以课程(课程设计、实施、理论、实践)专业考核作为评价依据,对该专业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对应指标点的状况进行评价,构建该专业每门课程的“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并以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得出毕业要求二级指标分界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由此构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实现基于毕业要求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2]。
1.2 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
在工程教育视角下,进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的评价,首要的任务就是分解指标点,并据此建构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支撑关系矩阵。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从学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不同层面设置了专业认知标准,也即通用标准,且其中毕业要求涵盖了12条,具体包含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或开发方案、研究、采用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内容,实践中,电子信息专业可结合自身特点,在通用标准框架上细化上述毕业要求。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对接控制工程、物理电子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人才需求的有效支撑,其课程体系应该能够支撑该12条毕业要求,以此提升课程达成度,满足人才教育培养要求[3]。
在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之前,应对毕业要求中的每一条内容进行细化分析,进行分类指标点划分,且每个指标点又由不同的课程支撑,同一门课程可支撑不同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不同课程对指标点达成影响的权重不同,在对电子信息专业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之前,应该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之间的映射结构关系,要充分关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情景,以及完成专业学习后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判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程度,该种贡献程度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指导手册》,在专业人员、教育专业的调研分析和论证下予以确定。同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由毕业要求确定、指标点分解、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系矩阵设置、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权重系数、科学合理的评价计算方法等构成。
2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的评价分析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包括通信原理、电子线路基础、数学分析、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等知识内容,依据此构建的课程体系与工程教育工程认证体系下的毕业要求相契合,为此,研究将在工程教育认证评价体系框架下,参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遵循指标点分割的原则,结合上述知识内容,将该专业毕业要求划定为38个分类指标点,并据此确定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矩阵。
实际评价中,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选用课程成绩分析法,根据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数据(考勤、考试测评、作业完成度、实验分析),对课程达成度进行评价,此处的课程达成度包含课程过程、期末、实验考核等3部分评价值,且各部分的课程成绩,即达成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据此,可将工程教育视角下,基于毕业要求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的评价方法设定如下。
步骤1:抽取课程达成度评价的研究样本。设定电子信息专业每个班级的好、中、差等值比例基本一致,从中随机抽取一个课程教学班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课程达成度的评价分析。
步骤2:采用适宜的方法计算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相关的评价计算方法如下:
电子信息专业期末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电子信息专业过程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3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的价值效用
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的评价分析,以毕业要求为量化指标和基准,通过期末、过程和实验等课程考核成绩,直观反映课程体系对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该种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现代课程教学理念,能够促使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优化设计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目的。
可见,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的价值定向是持续性改进的。其以毕业要求为目标导向,基于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影响权重,对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进行跟踪反馈,以此指引日常课程教学的及时调控和优化。课程达成度最终的评价值是对所有教学过程的师资、课程体系、支撑条件的全面、周期性的测评和分析,是各类课程因素合力的结果,持续性改进是基于当前评价周期和上一评价周期课程达成度评价值的对比分析,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活动,全方位提升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使培養的学生能够达到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毕业要求[4]。
4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经过理论与实践证明的课程建设与实践标准,其将毕业要求设为课程达成度量化评价标准,既能够满足行业认证要求,也能够契合培养、教育的目标和规划,是现代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优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对接电子与通信工程、精密仪器机械、集成电路工程等行业人才需求的主力支撑,其课程达成度直接关系着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此,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达成度进行评价计算与分析,能够有效促进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亚妮,闫刚印,张春玉.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3):163-167.
[2]张文会,裴玉龙,王宪彬,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交通运筹学课程达成度评价[J].中国冶金教育,2019(2):33-35,39.
[3]吴海涛,唐越,阎佳楠,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达成度评价的食品化学课程改革[J].农业工程,2019(2):85-89.
[4]李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有限元理论及应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J].才智,2019(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