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优质护理的作用评价

2019-10-08 01:57陈娟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优质化病房心血管

陈娟花

(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老年患者因为自身身体机能下降,其发病率更高,且在治疗干预阶段,也面临着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长等问题。所以为了切实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2例,包括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9±4.5)岁。对照组患者42例,包括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1±4.9)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详细向患者介绍我院相关规章制度等,确保患者可以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必要性、治疗流程等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教育,并通过列举医院的实际案例,让患者充分了解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先进性,尽可能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在治疗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点,例如穿刺部位出血等,保证患者心中有数,在发现出血现象后,可以妥善应对。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采用预见性分析的方法,充分理解老年患者治疗阶段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所以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强化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在与患者之间保持良好沟通的基础上,理解、尊重患者的苦衷,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护理。针对护理中发现对自己预后不自信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内构建良好的氛围,鼓励同一病房病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接受治疗的心得,深化患者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先进性的认识,让患者看到希望,最终自我调整心理状态。

(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病房内营造满意的环境,考虑到心血管患者的特殊性,保证病房的环境安静,且温度、湿度适宜,可可以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将仪器的声音降到最低,并避免频繁的移动仪器。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在病房内摆放图书、报纸等,为患者提供休闲工具,也有助于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调整心理状态。

(4)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一套科学的饮食方案,尤其要保证高纤维食物与新鲜蔬菜水果在饮食计划中所占的比例,确保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按照文献[1]所介绍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的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χ2值、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6.1±2.8)分,优于对照组的(88.5±4.1)分,且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等也存在着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 1。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1%(5/42),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30.95%(13/42)(P<0.05),详见表 2。

表1 护理结果(±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 SAS评分34.6±3.4 40.2±4.1 7.14<0.05 SDS评分41.9±4.6 46.8±4.1 9.63<0.05生活质量评分96.1±2.8 88.5±4.1 20.44<0.05

表2 并发症

3 讨 论

近些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心血管介入治疗成为保证患者预后的关键。但是临床经验证明,受老年人身体机能、思维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心血管介入治疗中一直面临着多种问题,对患者实施科学护理的干预,可以切实改善患者预后。针对这一要求,我院在临床干预阶段,将优质化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表1的相关数据资料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其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4.6±3.4)、(41.9±4.6)、(96.1±2.8)分,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从表2的资料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优质化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91%,优于对照组的30.95%(P<0.05)。这一结果证明,在老年患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之后,通过优质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本次研究经验,在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中,护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老年患者本身存在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对临床治疗的耐受性差,所以护理工作必须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围绕患者后期康复等治疗要求作出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护理干预的有效性[2]。(2)老年患者普遍对自己预后不自信,再加之少数患者病程长,所以会对临床治疗丧失信心[3]。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采用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的方法,转变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知,在坚定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后,逐渐恢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这样才能为后续治疗的开展奠定基础。(3)患者的自我保健水平对于疾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采用多种方法深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以心血管介入治疗流程、先进性等为切入点,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健康宣教,有效保证了患者的遵医行为[4]。(4)护理阶段,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康复需求入手,在病房环境、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不仅为患者营造了康复的必要条件,也能确保营养支持效果,有助于疾病康复。

也有学者在相关问题的研究[5]中,选取了120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分别采取优质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手段,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证明,优质化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3.33%,并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数据差异(P<0.05),因此得出结论,对老年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这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的是,本文选取了老年患者的具体指标数据为对比项目,因此可以更加详细的判断出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与文献相比是一个突破。

对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优质化护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预后,对于临床治疗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在未来临床护理中需要充分发挥优质化护理的先进性,为全面改善患者预后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优质化病房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分析优质化护理在预防荨麻疹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换病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化发展措施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