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慧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血栓是由机体内的心脏或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因外界因素的改变发生凝固,血小板等成分聚集成,引起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凝固成[1]。临床研究发现血栓发生的病理机制为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导致血液相关纤溶因子成分减少,凝血因子及炎症因子分泌过量,同时损伤的血管壁结构破坏,最终导致血流瘀滞,引起血栓形成[2]。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左房血栓作为人体血栓中最为常见的血栓类型,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而心肌病变、瓣膜病变、心房扑动、心肌梗死、左房增大以及心房纤颤等均会诱发左房血栓,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左房的排血功能受损,降低左房中的血液流速,将高凝血液阻滞于左房当中,最终导致左房血栓的发生[3,4]。本文通过分析CT心脏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并治疗左房血栓提供理论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疑似左房血栓80例心脏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心脏彩超检查、体格检测以及分析患者临床病史证实为心脏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4.6-74.9 岁;平均年龄(47.9±10.5)岁;49 例患者为NYHAⅢ级,31例患者为NYHAIV级;28例为心肌病,21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8例为冠心病,9例为肺心病,4例为甲亢型心脏病;68例为房颤心律,9例为窦性心律,3例为心房扑动。
80例疑似左房血栓心脏疾病患者分别采用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以及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法诊断。其中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法采用飞利浦彩超Philips IE33超声仪进行诊断,患者诊断前采用利多卡因将食管、咽喉部实施麻醉,局部麻醉完成后再将超声探头置入,探头工作频率选择5.5-6 MHz范围。当探头位置在食管35cm处时实施多平面扫查,经过二维超声后在实施三维扫查,通过食管的中段检测两腔、四腔的心切面,达到全面扫查左心房内有无血栓及血栓前状态出现。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Light Speed螺旋CT机进行诊断;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确定扫描区域为患者的心脏隔面和胸廓入口之间的位置,平扫心脏部位。然后向患者体腔内以4mL/s的注射速度注射350mg/mL的碘海醇60mL,随后注入25mL生理盐水。扫描阈值100 HU,电压120 KV,电流 400mAs;螺距 0.5,扫描视野 300mm×300mm,矩阵 500×500,层厚 0.5mm,速度 0.40s/圈,重建间隔0.6mm。生理盐水和碘海醇均注入体腔后实施双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心脏的充盈期和延迟期,充盈期扫描时间25s,延迟期扫描时间90s。得到的扫描图像经过电脑处理后通过配套工作站进行MPR图像、CPR图像、VR图像及MIP图像重组,最后实施诊断。
观察并记录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和CT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效果,然后以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标准,比较CT双期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其中血栓前状态诊断标准:经食管超声扫描法显示左房、左心耳有回声出现,回声出现回旋或漩涡样运动状态,呈云雾状。CT双期扫描为延迟期未发现充盈缺损图像,然而充盈期扫描中发现充盈缺损图像。血栓诊断标准:经食管超声扫描法显示左房内的组织团块边界清晰,且实质回声,其回声形式和周围心肌不同,可通过不同的垂直角度发现左房内的块状及团状结构,且此结构能在左房内独立活动。CT双期扫描诊断发现左房有充盈缺损或不均匀的局部显影出现,其中充盈缺损大多呈现为类圆形或铸形状态,梳状肌影消失,多次扫描图像中的充盈缺损位置、形态一致,左房增大显著。
采用SPSS20.0将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和CT双期扫描诊断结果数据录入,比较其在左房血栓、血栓前状态诊断情况,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中出现3例血栓前状态,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出现2例血栓前状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血栓前状态诊断结果比较[n(%)]
两种诊断方式均诊断出80例患者中出现2例血栓前状态,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达到90%以上,见表3。
表2 两种诊断方式的左房血栓诊断结果比较[n(%)]
表3 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情况
左房血栓作为血管栓塞常见疾病,其血栓脱落后进入机体内循环后可导致外周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出现。因此及时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是预防左房血栓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方式。然而目前临床诊断左房血栓的方式主要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然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作为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耐受,导致诊断依从性不高[5]。
本研究发现CT心脏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结果相似,其中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达到90%以上。邢小飞[6]等人研究亦发现64层螺旋CT心脏双期扫描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其在心脏检查中逐渐普遍,且在左房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CT心脏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