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19-10-08 08:41:18谢晓月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桂枝黄芪针灸

谢晓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临床表现为双侧肢体麻木、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等,可引起感染、溃疡等发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截肢,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稳定血糖水平和营养神经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将中医辨证理论运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于《金匮要略》属于治疗血痹病的经典方剂,将其运用于糖尿病神经周围病变治疗中可改善神经麻木、疼痛等症状。而针灸则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案,不仅可治消渴之本,同时还能够发挥健脾祛浊、活血化瘀功效,与中药方剂联合运用则可以标本兼治,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康复[2]。本研究就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属于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9.6±7.3)岁,周围神经病变病程(8.3±2.6)年;研究组中男 16例,女 19例,年龄 45~72岁,平均(59.4±7.1)岁,周围神经病变病程(8.5±2.3)年。两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存在四肢末梢感觉异常、肌无力、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临床症状;2)符合《实用糖尿病学》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感觉消失或减退;4)本研究已经本溪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如化疗、脑梗死以及颈腰椎病变等;2)血糖控制不佳;3)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血糖药物,同时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将血糖水平控制在空腹血糖(FBG)为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BG)6.2~10.0 mmol/L。同时配合抗氧化应激及营养神经治疗,给予硫辛酸注射液(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5869),将 0.45 g硫辛酸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合口服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90),0.5 mg/次,3次/d。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取双侧气海、膈俞、足三里、血海、曲池、三阴交、太溪、内关、肾俞、尺泽、阳陵泉、太冲等穴位,每次选取 5组穴位即可,采用毫针实施捻转平补泻法,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 d,共治疗3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 g、白芍15 g、桂枝15 g、丹参15 g、当归15 g、丹皮15 g,甘草和红花各5 g。失眠患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各 30 g;腰酸乏力者加杜仲和山萸肉各15 g;疼痛严重者加桃仁6 g、红花10 g、苏木10 g。加入清水煎煮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剂/d。

1.3 观察指标

神经病变总症状评分(TSS)判定标准:偶尔出现:未出现为0分,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分别为1、2、3分;经常出现:未出现为0分,轻度、中度以及严重分别为1.33分、2.33分、3.33分;持续:未出现为0分,轻度、中度以及严重分别为1.66分、2.66分、3.66分;包括麻木感、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临床症状[5]。

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FBG、2hPBG、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

采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对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表明治疗效果越好[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比较

研究组各项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正中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HbAlc(%) TG(mmol/L) FBG(mmol/L) 2hPBG(mmol/L) LDL-C(mmol/L) TC(mmol/L)对照组 35 7.7±1.3 1.6±0.4 8.2±2.2 13.4±1.6 3.5±1.1 5.6±0.5研究组 35 7.0±1.5 1.3±0.3 7.1±2.3 9.7±1.4 2.6±1.2 4.3±0.4 t值 2.0863 3.5496 2.0446 10.2959 3.2707 12.0117 P值 0.0407 0.0007 0.0448 0.0000 0.0017 0.0000

表2 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表2 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MNCV SNCV组别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对照组 55.21±6.46 40.18±4.06 44.31±5.21 41.14±4.06研究组 58.14±6.21 44.09±4.21 49.22±5.31 46.23±4.14 t值 2.9344 3.9550 3.9047 5.1931 P值 0.0472 0.0002 0.0002 0.0000images/BZ_105_787_889_810_922.png

2.3 两组神经症状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神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神经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麻木感 刀割样疼痛 针刺样疼痛 烧灼感对照组 35 2.10±0.25 1.82±0.42 2.33±0.51 1.75±0.32研究组 35 1.52±0.38 0.68±0.25 1.65±0.52 1.16±0.33 t值 7.5436 13.7984 5.5233 7.593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多伴有神经反射异常,感觉、震动觉以及位置觉减弱或消失症状,大部分患者还伴有瘙痒、疼痛以及出汗等,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西医治疗多给予稳定血糖和营养神经方案,包括血管扩张剂以及常见的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等,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远期效果并不明显[7]。目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炎症反应、多元醇通路以及氧化应激等代谢机制有关。

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消渴痹症”范畴,病机为素体阴虚、肝肾阴虚、同时伴燥热偏盛,热盛耗气伤津导致筋脉失养脉络瘀阻而发生病症,从而累及四肢末端,因此治疗需遵循温经通络、清热燥润、养阴生津、活血化瘀原则[8]。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营养神经、针灸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方中黄芪作为君药,可起到益气固表的功效;生姜、桂枝为臣药合用则具有温阳通经效果,同时可调和营卫、驱邪外出;红花与丹参、鸡血藤等为佐药,互相配伍使用可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甘草可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养阴补血、通络化瘀、益气温经功效[9-10]。而针灸通过作用于气海、膈俞、足三里、血海、曲池、三阴交、太溪等,在足三里施针可起到活络通经、扶正祛邪效果;针刺阳陵泉穴位则具有和胃理气和止痛作用;同时配合丰隆、悬钟行针则可以调和阴阳、畅通气血。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趋于正常,正中神经、胫神经的 MNCV、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麻木感、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以及烧灼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基础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将血糖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桂枝黄芪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20:44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黄芪是个宝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30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桂枝香
影剧新作(2018年3期)2018-10-30 07:11:54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