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珍宋福印郎 娜王 兴于建中钟柳娜周 磊郭宇杰
(1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北京 100051;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91;3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51)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神经病变及各种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组织结构的破坏,严重者会引起败血症甚至截肢,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有关统计,全球大约1.5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5%~20%会出现足部溃疡,40%~80%的溃疡合并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的大量使用,致使真菌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真菌感染可能增加糖尿病足综合征的风险。现临床上多以控制血糖为主,加以抗生素,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清创等手段治疗糖尿病足。但是长期使用抗菌药会增加病菌的耐受性并会造成肾毒性、耳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动脉血管重建和截肢,操作不易、价格昂贵且风险极高,不能广泛使用。
中医认为,糖尿病耗伤气阴,腑脏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积。日久化热,灼烧皮肤,致使气血不畅,四肢失养。又因外邪入体,从而皮肤经脉受损,局部瘀血滞留[2]。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导致足部发寒,足背血管搏动受阻,继而发生坏疽。而足浴作为中医外治的常用手段,以水的温热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熏洗,使得药物透过皮肤吸收,扩张血管,畅行经络,促进足部血管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因此,本文采用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真菌感染,分析其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湿热毒邪内蕴)DF真菌感染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8.82岁;糖尿病病程0.4~10年,平均病程 (4.22±4.01) 年;DF病程2.52~3.59年,平均病程(30.66±3.98) 天。试验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 (56.10±7.08) 岁;糖尿病病程0.3~13年,平均病程 (5.54±5.24) 年;DF病程 2.24~3.41年,平均病程 (31.02±3.02)天。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标准[3]:(1) 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热毒”症状明显:患肢疼痛,局部肿胀,渐致坏死;(3)肢端无明显缺血症状;(4)实验检查出现“三高”“三低”现象:即白细胞数≥10×109/L、血沉速率≥30 mm/h、空腹血糖值≤7.2 mmol/L;白蛋白值≤35 g/L、红细胞数≤3.5×1012/L、血红蛋白≤100 g/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标准[4]:皮肤无汗、粗糙、脱屑、干裂,颜色变黑伴有色素沉着,肢端发凉、苍白或潮红或浮肿,或形成水泡。急性发作期患者足部漫肿、灼热,皮下积液,切开或溃烂后,溢出大量棕色稀薄秽臭液体,创面红肿,延及全足乃至小腿,属湿热毒邪内蕴证。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在30~80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全身感染情况;(3)患者无恶性肿瘤,无严重营养不良;(4) 能自行照顾,自愿参加并按要求完成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病变者;(2)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神经、精神疾病患者;(4) 恶性疾病或肿瘤患者;(5)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
1.5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中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采用抗真菌药物酮康唑(南京白敬宇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00050)对抗感染,清洁换药。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泡足,其中含有红花10 g,乳香20 g,丹参20 g,丁香5 g,没药10 g,大黄10 g,乌梅10 g。统一煎成500 mL汤剂,每次泡足取500 mL药液加入5 L温水放入足浴桶中,温水过踝关节6~7 cm,控制水温在40℃左右,30 min/次,1次/d,28 d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临床疗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白细胞 (WBC) 计数情况。(1) 空腹血糖(FBG)和白细胞(WBC)计数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抽取空腹静脉血3~5 mL,用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实用糖尿病学》结合临床情况[5],拟定标准如下。显效:溃疡面积减少≥75%;有效:溃疡面积减少20%~75%;无效:溃疡面积≤2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空腹血糖(FBG)比较 治疗前后,2组FBG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后FBG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空腹血糖(FBG)比较,mmol/L)
表1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空腹血糖(FBG)比较,mmol/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8 10.625±2.189 6.412±1.784 t值 P值11.362 0.000试验组 60 10.189±1.871 7.012±0.815 12.058 0.000 t值 1.164 2.363 P值 0.247 0.020
2.2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白细胞(WBC) 计数比较 治疗前后,2组hs-CRP及WBC计数的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的hs-CRP及WBC计数比较
表3 2组DF真菌感染患者的hs-CRP及WBC计数比较
组别 例数治疗组 58 27.625±5.189 11.412±3.784 19.440试验组 60 27.589±6.871 17.012±3.815 10.425 t值 0.032 8.003 0.000 0.000 P值 0.974 0.000组别 例数治疗组 58 13.748±2.412 8.027±2.124 13.557 0.000试验组 60 14.015±3.044 10.525±2.274 7.115 0.000 t值 0.527 6.162 P值 0.599 0.000 hs-CRP(mg/m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是更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数日渐增加,并发症患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6]。DF作为糖尿病主要的致残并发症之一,已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全球性卫生问题。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代谢紊乱,血液黏稠,造成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几率大大增加,同时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下肢供血逐渐减少[7]。下肢神经病变则会导致机体缺乏对足部的保护,从而易引起损伤。在病理状态下,该损伤机体无法自愈,长期以往,就会导致足坏疽病死,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早有典籍记载:“消渴之久,或变水肿,或足膝发恶疮,致死不救。”“脱疽者,外敷而内坏也。”脱疽,其标为瘀血湿痰、热毒壅盛、筋伤肉烂,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紊乱。气血不行,四肢失养,寒气化热,热胜腐肉,肉腐化脓,脓滞烂筋,筋烂伤骨,骨伤肉虚,故发坏疽。足浴作为中医学中局部外治手段之一,皮肤隔而毛窍通,避免了因全身给药而患病部位药物浓度低的缺陷。本文采用红花、乳香、丹参、丁香、没药、大黄、乌梅煎水,置于温水中润足[8]。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乳香和没药则有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辅以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肿;丁香性温,能起到散热破血,温肾培元的作用;大黄可以逐瘀通经,凉血解毒;乌梅能治虚热渴烦,有改善循环的功效。所以,本文研究中药足浴治疗急性发作期糖尿病足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研究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达93.1%,相比较于试验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相比,治疗组还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数量(P<0.05),说明中药足浴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真菌感染的疗效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足其根本原因是糖代谢紊乱,病理基础是糖尿病两大并发症,即血管和神经病变。神经病变主要表现在下肢神经受损后,患者足部感觉迟钝,容易受到外伤形成创口。又由于血管病变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循环受阻,导致下肢供血不足,从而造成伤口无法愈合。hs-CRP由肝脏合成,是一种良好的炎症标记物,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溃疡程度,在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会急剧上升[9]。并且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而起到调理作用,从而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凋亡坏死的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WBC计数则能直接反映感染和炎症变化趋势。糖尿病足感染可使大量炎症因子入血,从而发生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乳香、没药[10-11]能增加局部血流灌注,解除平滑肌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循环,并且减少炎症因子的作用;丹参[12]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变,同时能够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炎性因子的代谢,清除自由基;而丁香[13]能抗菌消炎,清除自由基,并有着促进皮肤吸收的作用;大黄和乌梅能清热解毒,具有保肝利胆,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的药理作用[14-15]。因此,中药足浴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真菌感染,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和减少白细胞数目,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DF临床症状的作用。
综上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本标兼顾,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之专长,外用活血、散瘀、祛痛、消炎之品浸泡,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风险较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