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9-10-08 00:51潘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血栓性达拉例数

潘丽

脑梗死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迅速、无明显诱因发病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研究表明,脑梗死中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脑血栓形成,约占脑梗死患者的60%,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变化,产生了血栓病灶,其病情严重程度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密切相关[4-5]。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新型抗氧化药物,具有较好的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血不足,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是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6-7]。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于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64.12±6.69)岁,发病时间为2~40 h,平均发病时间为(17.57±7.13)h;合并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9例、高血脂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42~80岁,平均年龄为(64.85±6.86)岁,发病时间为1~36 h,平均发病时间为(16.88±7.42)h;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8例、高血脂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常规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与血糖等,并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进行抗凝血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栓通注射液(由内蒙古康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5020017,规格:5 mL:175 mg)静脉滴注5 mL进行治疗,以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由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30 mg)静脉滴注30 mg治疗,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标准[8]:痊愈为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且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为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为患者能进行简单的活动,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有所好转;无效为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无改善,体征也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日常生活能力[9]: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ADL-B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神经功能[10]: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包含感觉、意识、凝视、视野、上下肢运动等项目,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

(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皮疹、肝功能损害、脑疝等。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应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BI 与NIHSS 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BI 与NIHSS 评分比较(分, ±s)

分组 例数 NIHSS 评分 ADL-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5.20±4.17 11.14±3.28 38.79±6.75 71.16±11.50对照组 40 25.79±4.33 17.05±3.46 39.22±7.28 57.44±9.61 t 值 - 0.620 7 7.840 0 0.273 9 5.790 0 P 值 - 0.536 6 0.000 0 0.784 9 0.000 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BI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BI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皮疹、1例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疹5例、肝功能损害2例、脑疝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3,P<0.05)。均于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十几分常见的慢性危症,多发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为严重,具有较高的致畸率与死亡率[11]。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造成患者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了脑损伤,其治疗主要以降低颅内压、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脂与血压、保护脑组织为主,同时注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2-14]。鉴于此,对于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血栓通等进行抗血小板聚集与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应同时进行清除体内氧自由基、抑制脑部损害等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疗效与预后。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亲脂性氧自由基清除剂与抗氧化剂,可以更快的透过血脑屏障,迅速发挥药效[15]。在本组研究中,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给予血栓通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依达拉奉有助于提高血栓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ADL-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依达拉奉能够缓解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这可能是由于依达拉奉注射液不仅具有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脑组织损伤等功能,还可以使神经细胞死亡速度降低,发挥保护神经元的双重作用。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的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于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有助于提高疗效,减缓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栓性达拉例数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