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摘 要:中职历史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为目标。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改进教学理念和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价值观塑造、人文理念培养都有重大意义。但目前,中职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堪忧,没有彰显其应有功能。要突破历史教学瓶颈,提升历史教学实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
一、中职历史教学现状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后,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包括历史教育教学得到长足发展。但是,限于教学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存在较多短板和不足。一是历史教育地位不高。大多中职学校的主要精力和教育教学倾注于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而对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历史教育教学重视不够,课时设置不足,师资配置不齐,标准要求较低,导致历史教育教学几乎处于“点缀”状态,难以发挥应有影响。二是历史教育方向失范。因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原因,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考试得分情况,为加深学生记忆,仅对历史的基本考点进行讲解,以简单粗放的死记硬背模式来替代思维思路引导,对于提高学生在历史事件中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三是历史教学方式简单。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简单的我教你学方式,没有引导学生开展散发性的思维探究和合作学习,课堂氛围死板,师生互动较少,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优。
二、中职历史教学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的。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中职教学体系中,应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应抛弃简单的提高历史考试分数的做法,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认同感,提升认识、思考、分析能力为目标,在深入学习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对历史规律的分析和把握,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
(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科的核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自我学习吸取养分,积极参加各类与学科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的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的沟通能力关乎着整节课的质量,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科的认同感,增强学习效果。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督促学生记与背的行为,只会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枯燥感和抵触心理,加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更无法体会历史学科的精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班级教学,让历史与当今实际相连接并展开问题的深度。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只停留在多媒体教学上,应采用其他教学资料来辅助教学,让历史与现在接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可以让学科与时下流行的文史类节目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观看《国家宝藏》,通过文物的前世今生来了解古代的人文、经济。这些教学方法,将大大改观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看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建议试行辩论会的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激发学生活力。教学中,学生一旦处于被动地位,以“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对日常问题的分析能力,消弱学习主动性。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热情、充当学习主导者。校正老师角色。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处于模糊状态的时候,老师不强行“灌入”,而从带学生切入到问题入手,循循引导学生阐述问题,比如经济危机知识点,建议把生活作为授课的插入点,让学生结合实际阐述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感同深受的同时把握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充实学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自主探讨问题的源头以及影响,
(五)融入专业课堂。把学科与专业相融,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不仅提升學生素质,还有效地为专业学习铺下重要的基石。譬如:对于学习舞蹈和声乐专业的学生,面对历史舞剧,需要历史人物或者典故作为背景,进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感觉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去感悟和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在学生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下,才能表演出舞剧中人物中的悲和喜,演绎出作品所体现的精髓。同样,在器乐表演中,也可以将历史带入作为情感依托,这样不仅能带动演奏者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能让听者身临其境般来一次灵魂穿越。
总而言之,中职历史教育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考虑,在教学手段和形式中要不断摸索、调整,同时也需要学生放开眼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只有在师生的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善于沟通协作和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铺就中职学生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龙珠.我国高等学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吴利俊.中职历史教学之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