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最基本的途径,好的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本文将从儿童认知差异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中提问的现状,并结合案例探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的提问策略。
【关键词】 认知差异;英语绘本;提问策略
【作者简介】谢逸羚(1991.08-),女,江西南昌人,南京市天正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一、小学英语绘本课堂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據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式(转引自杜敏,2013)。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课堂中,提问不仅是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还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学生的思维。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大多有固定的答案,并且答案是已知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开放性问题也被称为发散性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学生需要通过想象组织语言,从而给出具有创造性的答案。
2.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显性问题是指能在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或是经过简单修改就可以作为答案的。隐性问题的答案隐藏在文本中,但是原文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已知的信息,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或说明。
3.浅层问题和深层问题。浅层问题侧重于知识的再现,难度偏低。深层问题主要针对超出记忆和事实性信息的范围,要求回答者进行复杂的信息再加工。封闭性问题、显性问题和浅层问题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答案,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二、小学英语绘本课堂提问的现状
现阶段,英语绘本出现在各类教研活动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也会将英语绘本作为补充资源在校内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缺乏挑战。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以“Who, Where, When, What”的显性问题为主,虽然他们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但却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有一些提问看似在征求意见,但答案却毫无悬念,比如 Do you want to play a game? 缺乏挑战性的问题,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2.思考时间过短。我们在课堂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时,无人举手。等待片刻后,教师自己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当等待的时间过短,学生难以做出回答,会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今后的英语课堂中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提问无人回答,教师应该思考问题的合理性,而不是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
3.评价反馈不当。在英语课堂中,一般老师会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如下的评价:Good! Well done! Youre right! Big hands! 这样的评价虽然能对大部分学生起到肯定和鼓励的作用,但一成不变的评价时间久了不免会让学生产生“反正老师也没有认真听”的想法。有时,在英语绘本阅读课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状况外”的回答做出评价反馈,这样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只会望而却步。
三、小学英语绘本课堂的提问策略
小学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前期,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抽象逻辑思维刚开始萌芽。英语绘本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提问作为小学英语绘本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在尊重儿童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1.充分进行预设,体现提问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预设。英语绘本中,原汁原味的语言比教材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更难理解。同时,英语绘本的故事类型包括童话、生活故事、诗歌、科普文等,当绘本的主题离生活实际较远时,教师就应该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从结合生活实际,逐渐进入绘本学习。
【案例1】
T: Today we will meet a new animal friend. Lets guess. He has two big eyes. Who is he?
S: Maybe he is ...
T: He has two big eyes. And he likes singing, too. Who is he?
S: Maybe he is ...
T: He has two big eyes. He likes singing. He can jump. Who is he?
S: Maybe he is ...
T: He has two big eyes. He likes singing. He can jump. He has a nice green coat. Who is he?
S: He is a frog.
T: Yes, he is our new animal friend, Mr Frog.
案例1为一节四年级的绘本阅读课的导入部分,虽然问题都是同样的“Who is he?”,但相关信息是有层次性的给出的。学生先说出自己知道的大眼睛动物,接着说出既有大眼睛又爱唱歌的动物,随后说出大眼睛爱唱歌还会跳的动物,而这些五官、动作、动物类的单词,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最后,学生根据“绿衣服”的提示,猜测出动物朋友是青蛙。在一步步有层次性问题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把之前所学零散的语言和绘本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渐打开自己的思路,也消除了对陌生文本的畏惧感。
2.丰富问题类型,展现提问的多样性。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自信并发展思维,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过难的问题会让听不懂的学生失去回答的欲望,过易的问题无法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不同类型的提问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为了在语言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在不同类型的提问中找到平衡点,以达到“发展每一个”的目的。表格1是一节以寻宝为主题的四年级英语绘本阅读课中,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提问。
导入部分,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寻宝短片导入,并引出关键词“treasures”,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后,通过开放性问题“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reasure?”,迅速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文本学习部分,学生以Jigsaw reading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则在每个片段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其中,既有确保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封闭性问题,也有拓展的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本部分兼顾显性和隐性问题,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教师提问以深层问题为主,目的是引导学生发表对绘本故事的看法,并完成情感教育,让“寻宝”这个主题和学生日常生活产生共鸣。
3.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参与的全面性。《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教学建议有以下描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多为公开展示课,有的时候为了课上的“流畅”,教师倾向于提问主动举手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的課堂看似活跃,实则被能力强爱表现的学生所“垄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英语绘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文本内容的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可以让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将绘本中的语言稍加整合后就能回答的特殊疑问句,可以让英语水平中等的学生回答;而需要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才能回答出来的复杂疑问句,可以让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关于个人感受的提问,则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当提问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肯定,并收获答题成功的满足感。
4.营造安全氛围,提高评价的交流性。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实际教学经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上绘本阅读课时的发言不如平时积极。这种现象源自于学生接触未知事物时的畏惧感。在小学阶段,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低于母语思维,因此在面对不熟悉的英语绘本材料时,由于害怕出现错误等原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如平时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在提问前做好预设,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用最基础的语句回答。其次,在提问后,教师应该以赞赏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学会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理解——组织——判断”的过程。当学生的回答与预想中不一样时,教师更应该保护并肯定学生的创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当学生露出迟疑的表情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消除学生的害怕。当课堂的氛围能带给学生安全感时,他们才能在语言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在课堂中,评价不仅是一种鼓励,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五年级的一节绘本阅读课中,教师在最后提问“If you had a magic card, what would you wish for?”,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为希望幸福平安快乐,只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显得“与众不同”,他的回答是“I would wish for a lot of money, because I can buy a lot of things with money.”在学生们的一片哗然中,授课教师机智的回应道“Oh, its a good wish. But remember, money cannot buy everything such as big eyes!”教师幽默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回答,也对他进行了一定的价值观教育,同时教师以自己的小眼睛为例保护了该生的自尊心,还赢得了在座学生的掌声,使评价起到了沟通交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于学生大胆的发言不予置评甚至是加以批判,那么课堂中就失去了亮点和火花,学生也会产生挫败感。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提问。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给予充分的表达空间,使每个学生享受语言学习的过程,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激活思维碰撞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则航,王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1-7.
[3]邵琼瑶.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探析[J].海外英语, 2016(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