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惠 宋旭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导的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窗棂作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要素,以其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共识。本文从多种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窗棂艺术特色及其发展现状,将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力图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再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
【关键词】文化融合;窗棂艺术;传统文化;设计重塑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window art gene based on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
Wang Fang-hui,Song Xu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0)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to strengthen Sino-foreig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have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ooden architecture, window sills are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materi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urgent consens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dow ar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organically combines modern technology and design concept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ies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redesig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nd strengthen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Key words】Cultural integration;Window art; traditional culture;Design remodeling
“今夜偏知春氣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通过诗词描绘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建筑装饰文化特征。传统窗棂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发展是跌宕起伏、曲折前进的。如何在多种文化融合环境中体现传统窗棂特色,在建筑装饰中更好地利用中华文化丰富形体关系,是设计传承中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1. 中国传统窗棂艺术形式概述
中国传统窗棂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它并非完全依赖于传统或者历史,也不只局限于一种形式、观念或者风格特点。窗是建筑之眼,常为人们的视觉焦点,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筑装饰构成元素。每一个构件,每一种组成方式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窗棂艺术是中华文脉的初始体现,承载着特殊的场所精神,是集建筑特色和民族文明与一体的传承者。从中国开始蔓延至世界各地,它的变形运用覆盖了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不只局限于艺术的方方面面。作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种类,注定是要被赋予或理想或现实的意义的。但在目前的现代窗棂艺术发展中曾一度丢失了功能性、文化性以及纪念性的意义,若忽视了文脉和场所的相互作用,那么窗棂设计也只是简单的材料的堆砌,无法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形不成具有真正价值内涵的传承物。
2. 传统窗棂的艺术特色分析
2.1 形式分类。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窗棂的设计手法,形式变幻多端,建筑亦有独特的风格品味。空窗是窗棂在园林建筑中最为简洁的式样,局部或全部镂空,无装饰,更像是墙上的“洞”。空窗与人的视平线相近,空间相连,与月洞门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不可穷尽之感。复廊隔墙上的空窗往往为尺寸较大的矩形式样,更加通透明亮,拙政园中园松风水阁周围的空窗把这座水阁框入景中,静中有动,别有风味。漏窗的形制繁多,窗洞图案丰富,特点是“似透非透,欲说还休”。在采光通风的同时扩大了空间层次,实用性和装饰性俱佳,是风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该窗制图案题材广泛,带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四艺、几何等纹样是最常见的装饰手法。不同于园林建筑,在室内多运用板棂窗、格扇、支摘窗等封闭性和隐私性较好的窗棂形式,符合人们日常生活需求。
2.2 纹样装饰。
在符号学中文化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辨思形式与意义的暗含关系,延伸到窗棂设计中大概就是图案与主人意志的相辅相成。“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艺术符号和象征,中国人民善于托物言志,通过雕刻、图案的变形来表达祥瑞之意。文字类题材是最为直接的表达形式,常用的有“福禄寿喜”的文字变形,传达了美好的生活寓意;几何纹样富有规律性,大量的使用可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其中要数冰裂纹、回纹、夔龙纹等最为常见;植物类纹样通常是对高尚品格的赞扬和当时社会道德准则的体现,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比拟人的文化修养和高洁人格。除此之外,还有山水风景类、人物形象类、教化故事类等多种艺术题材内容,不同类型纹样也互相结合演化,表达形式不胜枚举。
2.3 艺术特征。
无论是形制各异的窗棂设计,还是图案与寓意的呼应,或是以人的行为习惯进行的框景设计,都表现出设计师对场地和文脉特征的尊重。窗棂的艺术形式是取决于地域环境、建筑风格和主人的生活方式的,反对绝对的形式主义,从而使作品拥有了全新的活力和独特的空间特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窗棂式样的转变中应注重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和谐,体现写实与写意的统一效果。由此可见,包括地域和文化在内的艺术的处理规律应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形式、规模、质感等设计要素多层次呼应的关系,而非盲从。
3. 窗棂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运用
(1)元素提炼。
将传统窗棂图案进行提炼概括,删繁就简,对空间形态和视觉要素进行继承重塑,在设计中找到现代与历史的契合点。冰裂纹、回纹等经典纹样常用于天花板、隔断、背景墙等室内和家具设计,结合现代化的审美,无形中提升空间的历史厚重感。如南京博物院的展架设计中创造性地使回纹与门框型相融合,寓意“穿越历史,留住现在,走向未来”,简约不简单,使展厅典雅不失风韵。物质是意识的反映,中华优秀文化赋予窗棂力量并给予新的活力,窗棂艺术的建设亦是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高度概括、推敲窗棂本体,使之与空间的丰富变化达成一致的节奏韵律,掌握纹样与寓意、文脉与场地主次暗含关系才能使得窗棂和现代场所的建设发展跳出如法炮制的怪圈。
(2)材质重塑。
如今的窗棂艺术设计形式不只拘泥于青砖白瓦,而是从新材料新工艺和文化底蕴的角度再出发。基于文化交融的环境设计发展理念要求我们需注重人在场所中的心理感受和参与性,同时需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以及对材质肌理的推陈出新。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民艺博物馆由日本建筑师偎研吾设计,建筑立面用瓦片和不锈钢丝以一定规则串联起来拼接悬挂,在阳光洒入室内时可形成特殊的光影视觉效果。借用漏窗设计思维,就地取材,循環建造,是材料的创新也是传统空间的意象表达。现代建筑的简洁并没有导致形式和内容的贫困化,相反,植根于校园环境的窗棂设计与服务对象进行了有效的对话交流。环境的体验往往是动态复合的过程,突破传统与空间局限,是天人合一的匠艺复兴。
(3)传承与保护。
现代主义追求的“功能第一,形式第二 ”的设计理念同样可运用于窗棂艺术的设计中。反对无谓的装饰、虚空的架构,功能性是设计的要点难点,形式主义是以形传神的表现形式。小小的棂条,交织变化的造型,传神雅趣的雕刻,一窗一木一世界,中国民俗传统技艺里有着更深层次的意蕴。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工匠精神的筑梦空间,传统窗棂艺术是匠人们在艺术与文化互动发展中的伟大创造,新旧形式的创意结合是基于文化的匠心独造。人性化、感性化融入到作品中才能突破观赏性窗棂艺术其自身的局限,所以才要有功能性娱乐性的参与,增加艺术的多样性,寓教于乐,强调受众与窗棂艺术基因的互动关系。此外还应关注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本地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塑造人的品性和立世的根本。
4. 结论
国家的艺术发展依托于本国的文化历史底蕴,传统窗棂艺术是基础,文脉是主题。创新才能发展,打破规则的笼子,注重精神层面的传达,才能在设计中做到更好的融合,使人们产生艺术化的情感共鸣。一个优秀的窗棂艺术设计为大众带来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不仅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档次和精神面貌,还可以由浅及深地让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 李屹巍.现代中式装饰风格中窗棂元素的应用与研究[J].居舍,2018(31):22.
[2] 黄盟盟.晋中传统民居窗棂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3] 叶杨,邬红芳.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