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最早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也是生活法,他特别强调要在“做”中获得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注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就是要将“教”“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不同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
“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有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春秋游、军训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如通过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熊猫馆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动物。出游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1)熊猫馆里的大熊猫和你平时在动画片和电视里看到的一样吗?(让学生在观察时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发现大熊猫的外形特点)(2)仔细观察大熊猫活动时的样子,如吃食时的动作、声音等。(3)熊猫馆里有几只大熊猫,它们是否完全一样?(4)你在熊猫馆是否还看到其他动物?有了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就会仔细观察了。当然,仅仅只是布置观察任务是不够的,在参观熊猫馆的过程中,笔者还会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告诉他们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要“五官参与”。学生看着、听着、问着,甚至还耸起小鼻子闻闻熊猫馆空气中弥漫的气味……回到课堂,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跟同伴们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写作作铺垫。
二、贴近生活,教会学生表达
生活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内容,口语交际又为生活而服务。广阔的生活天地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之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临近毕业,学生开始在毕业纪念册上互相留言。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的留言过于随意,没有什么意义,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契机,于是就在班级组织了“难忘美好回忆,送出真心祝福”的互赠毕业赠言的口语交际活动。笔者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感受,再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送别诗句,渲染离别情感。然后通过辨析赠言例句,帮助学生习得写赠言的方法。由于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正在发生,学生特别感兴趣,表达的欲望很强烈。最后学生纷纷写出了一句句主题健康、风格独特、个性飞扬的赠言。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平时,笔者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待人接物、帮做家务、外出游玩等均是学生进行实践的好机会。
三、关注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像万花筒,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善于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经验中获得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对某些事和人要学会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评价。在每节语文课前的5分钟,笔者都设立了一个“微新闻播报环节”,安排1~2位学生叙述一件真实发生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讲述完之后,还要对这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播报的事件如果引发热议,则可当选“热点微闻”,相当于“热搜”。为了让自己的新闻上“热搜”,学生挖空心思地搜集身边的素材。就这样,一篇篇视角新颖的“热点微闻”诞生了。如《清晨的“学霸”》一文,小作者披露了一些同学一大早赶到学校,就是为了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文中将抄袭作业的同学躲躲闪闪、担惊受怕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此文一经播报,赶早到班级抄作业的现象就没有了。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发地去关注身边的大小事,留意细节,明辨是非,为习作提供素材。
四、再现生活,体验写作快乐
学生的日常生活很丰富,但他们年龄小,观察不入微,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多彩的时刻,很多精彩的生活片段转瞬即逝,其实这些生活片段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是很有挖掘价值的习作资源。教师可以在习作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再现生活情境,体验写作的快乐。
1. 运用多媒体。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多媒体辅助写作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各种资源,重构生活,引导联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产生表达欲望。比如,活动时,场面热烈,群情激奋,但一要求学生写活动场面,学生就觉得无从下笔。针对这种情况,在活动过程中,笔者事先拍摄和录制了不少精彩的照片和视频,然后按照活动开展的顺序播放给学生看,同时指导学生关注细节:先从整体上观察,看看整个场面给人以什么感觉,再观察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活动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最后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多媒体鲜活地再现活动场景,学生明白了要写好活动场面,必须在观察上下功夫。
2. 迁移日常生活。教师可以考虑将日常生活迁移到课堂上来,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写作观察技巧。比如,指导三年级学生观察描写一种水果时,笔者让学生把水果带到课堂上来,当堂吃、当堂说、当堂写。教学开始,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长相”并互相交流。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可以通过观察水果的颜色、形状来写水果的外形。再让学生用手触摸来感受水果的表皮是粗糙还是光滑,用鼻子嗅水果的气味。然后让学生尝尝水果的味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兴奋。他们发现,一个小小的水果竟然有这么多可说可写的内容。他们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用所有感官去感受小小水果。处在愤悱状态是最好的写作时机,此时让他们拿起笔描述观察所得,自是一吐为快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获得了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感受了写作的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联系生活,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获得各种人生经验,品味别样的人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