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问”生成落实语文要素

2019-10-07 12:26蔡美意
新教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明刺猬课文

蔡美意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大方面。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为落实语文要素,设计的问题应分别从培养学生检索、理解、评鉴、质疑、创新等能力出发,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辨、评、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以问题驱动,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呢?本文以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为例展开论述。

一、以学生为主,扣“问”梳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建构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明确本课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展开初读,紧扣关键句、重点词,将烦琐的对话变为更加开放的、促进全体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学习“刺猬偷枣”的内容时,笔者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这个中心句上,紧扣“高明”,设计“统整全文”的概括性问题:“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表现在哪?”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先与文本对话,找出能体现刺猬高明的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表达。笔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引导学生分别从“爬树”“摇枣”“归拢驮枣”这三部分内容中,发现表现刺猬偷枣本事高明的语句,并分别抓住句子中“詭秘”“用力摇枣”“归拢”“打滚”“急火火”等关键词语,体会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解答这个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以生为本的学习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智慧灵动的课堂就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阅读的平台,让他们在与文本对话中、与同学对话中、与教师交流中,学习知识要点,提高阅读能力,提升理性认识。

二、以猜想为导,扣“问”想象

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矛盾点、对比点、疑问点、总结处,教师要善于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针对“刺猬摇枣”的内容,笔者根据课文中的发散点设计问题:“它一边用力摇枣,一边在想什么?”有的学生说:“想快点摇,不然会被人发现。”有的学生说:“这个冬天再也不用怕没有红枣吃了。”……刺猬偷枣后,“急火火地跑去了”,笔者设计发散性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刺猬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急火火地跑去呢?”一个学生说:“怕掉下来声音太大,被人发现,要赶快跑。”另一个学生说:“可能窝里还有其他伙伴,其他伙伴在等着他回去呢。”……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把所思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

从阅读能力层级方面看,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数能达到的阅读层次是提取信息。对于高阶层的思维训练,比如理解问题、推论问题、拓展补白创新比较少。本课设计了“小刺猬为什么急火火地跑去呢?”等发散思维训练的问题,紧扣学段目标,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次的理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经验,思考重整组织语言。这样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以语言为本,扣“问”复述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指出,中年级应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中,可结合本课教学要素,运用课后问题“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找到复述故事的支架,通过抓住句子中心词语、承接性的词语、表示时间的词语等,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线路图等,引导学生熟知课文。学生语言得到建构与发展,能更有序地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完整故事。

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两次复述练习。在初知课文大意后,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圈出表示刺猬偷枣动作的词:爬、摇、掉、归拢、滚、扎、驮、跑,让学生借助这些词,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复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这些表示动作的关键词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复述故事的支架。初读课文后的第一次复述,多数学生只能说故事的大概框架。基于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体会刺猬聪明、机灵,然后组织学生再次结合板书,复述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这两次复述的要求不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同。

四、以教材为引,扣“问”表达

阅读的最终目标指向表达。中年级教学重点体现在段的训练,笔者指导学生紧扣中心句“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来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秘密——用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表现刺猬偷枣的高明,同时还将“猜想”融合在其中。在学生了解了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后,可让学生进一步迁移学法,在拓展练习中,运用这种表达方法。例如,让学生边观看《熊猫吃竹笋》的视频,边思考:“说说这熊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熊猫吃竹笋有哪些动作?”

交流环节先让学生说说对熊猫的印象,再交流捕捉到的大熊猫吃竹笋的动作和对熊猫心理活动的大胆猜想,最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写成一段话。此环节的设计与教材文本衔接,即以教材为引子,让学生在鲜明生动的文本氛围中,最终习得语言的运用。从读到表达,从说到写,从课内到课外,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教阅读除了要达成语文要素目标、语言点的训练,还要把教学向更高的目标要求推进,要指向表达与实践运用,先学方法,再到表达,促进读写结合。

扣“问”生发的语文课,既有语文教学要素的落实和巩固,又有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利用阅读经验、生活经验不断地直达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当然每一篇课文应该教学生哪些语文要素,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年段特点等,都需要教师运用敏锐的眼光、深厚的文学素养进行巧妙设计。教师问得巧妙,学生答得适切,才能让中年段的阅读教学发挥真正的桥梁作用,为学生高年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高明刺猬课文
Propagation of surface magnetoplasmon polaritons in a symmetric waveguide with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爸爸的“高明”之处
Study on the Perturb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Laser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Enzyme-catalyzed Synthesis of Vitamin E Succinate Using aChemically Modified Novozym-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