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平
【摘 要】统编版教材每一单元都明确提出了语文要素,凸显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设计,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领会编写意图,优化教学目标;围绕单元导语,优化情境创设;借力练习资源,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单元要素,优化教学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教学内容
相比较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统编版教材对学生知识习得、能力提升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教学的操作性更强。如何凸显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課时的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领会编写意图,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堪称课堂教学的“方向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想要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教者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尤为关键。通过研读教材,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统编版教材的单元导语、课后练习为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预案设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教材解读,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还应包括对课后练习等文本资源的解读。使用教材时,教师应该研读课后练习资源,用心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本课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即教师所要传授的语文知识,学生所需提升的语文能力。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练习和编写意图如上图,笔者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奏、柔”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体会文中象声词的妙用。
3.借助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课文段落结构,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
4.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风声”的美妙,主动分享和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本课教学目标1、2、4的制定关注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生动的语句”,目标3、4关注了学习者——小学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段落结构,主动内化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课后练习1、2、3对应的学生语文素养相应得以训练,课后练习4的落实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二、围绕单元导语,优化情境创设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老师这样说。新授一节课首先应采用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走进新课文的学习,吸引学生真心想学,引导学生主动去学。
片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什么呢?(播放声音)竖起小耳朵!你听到了什么?
生:(兴奋地)我听到了小河流淌的声音。
师:是的,你呢?
生:清脆的鸟鸣声。
师: 老师喜欢你用的这个词——“清脆”。还有补充吗?
生:(迫不及待地)我还听到了青蛙的大合唱。
师:听得真仔细!
生:……
师:这些声音可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统编版教材每一单元都设有“单元导语”,这些导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单元学习重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细细研读,巧妙利用。《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美文,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抓住本单元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围绕“礼物”展开谈话,借助多媒体精心创设了学生可以感知的情境,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成功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引领学生自觉地靠近文本、进入文本。
三、借力练习资源,优化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利用好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及思维方式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片段:
师:第二组词语,请这排同学依次向后读!
师:“呢”是一个多音字,我们一起读!
生:呢喃细语。
师: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
生:小声地说话。
生:轻轻柔柔地说话。
师:你在哪里听过这样的声音呢?
生:宁静的夜晚,妈妈给我哼唱摇篮曲的声音就是轻轻柔柔的。
生:我听到过春天的屋檐下两只小燕子在轻柔地讲话。
师:是呀,这样轻轻的、柔柔的声音就可以叫作呢喃细语。请女生一起读好这个词语。
师:有的时候,咱们可以像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把词语送进句子中,感受一下风的温柔吧!
生:(齐读句子)
很多时候,机械地读写生字新词会使学生厌烦不已。词语理解仅停留在意思的解释,缺乏在语境中识字词的方法,枯燥无味。本课生词教学时,教师借助课后练习3“读读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将生字新词的理解与生活对接,勾连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识好字词,习得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将识字学词与理解文本巧妙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一个具有浓郁语文味的教学环节。
片段: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填写的图表?
生:(上台展示)
师:你能结合图表向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写了什么吗?
生:(结合图表讲解)课文围绕第一句话先写了风的声音,接着写了水的声音,最后写了动物的声音。
课文整体结构清晰,先总后分,课文第一句话“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开门见山,再从“风声、水声、动物发出的声音”三方面分别描述,结构化思维十分明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课文《秋天的雨》,对于这样的构段结构并不陌生。基于学情,教师借助课后练习2出示学习单,放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会提取课文关键语句,将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四、关注单元要素,优化教学内容
片段:
师:你听到了哪些美妙的风声呢?谁来读?
生:(朗读微风拂过的语句)
师:谁来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我认为她可以把朗读的速度再放慢一些。
生:我觉得“轻轻柔柔”和“呢喃细语”两个词还可以读得轻柔一些,因为这句话写的是微风。
师:的确,微风吹过树叶,给我们温柔、舒服的感受。请你读好这一句。
生朗读。
师:多轻、多柔的风声啊!全班女生一起来奏一曲轻柔的风之曲!
女生齐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生动的语句”。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实践活动。
文章中多处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描摹得细腻无比,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初读正确,再读分享,品读感悟)和生生朗读分享、点评,师生朗读分享、点拨、提升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边读边想,品味、想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中,重点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学生读出了韵味,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内化积累了语言。
只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凸显语文要素,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定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与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柏春庆.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系统改进[J].语文教学通讯,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