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梅 马明
[摘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时,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党和人民的一致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党中央领导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通过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努力减少经济责任方面的贪污腐败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范围广且质量要求高,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发展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是审计机关面临的艰巨任务,文章从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开展研究。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239.47
1 引 言
经济社会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日益得到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不能仅依靠人工审计,还应该通过数字化平台设计,实现对经济责任的有效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能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并能有效化解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相关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得到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关注。
2 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的意义
2.1 能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在设计数字化平台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为之提供支撑,数字化审计的效率及效果都明显优先于普通的人工审计。尤其是在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建设得到党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后,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加强能对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作用,领导干部将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注重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这对党风廉政建设也有一定作用。
2.2 能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矛盾
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实现个人素质的提升,这对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帮助,尽管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力量仍然是不足的,但在审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矛盾都能被化解。
2.3 能方便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沟通
在现阶段发展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对外公示,是基层审计机关优化审计工作的常见办法。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对外公开缺少相关平台,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沟通并未达到预期水准。[1]在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完成后,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与被审计单位间的充分沟通,都能最终作用于基层审计工作的开展。
3 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要点
3.1 设计出审计数字化软件
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应当设计出审计数字化软件,通过数字化软件的有效应用,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工作开展到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以进一步提升,但基层审计机关仍未能根据审计工作开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审计管理系统及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更新优化,审计数字化软件的设计也相对滞后。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就应该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由基层审计机关及上级审计机关协同设计出符合当下审计发展的数字化软件,确保审计人员能借助数字化软件开展审计工作。
3.2 形成审计数字化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都注重对数字化数据库的建成,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同样需要强调对审计数字化数据库的形成。数字化数据库的构成包括小组单位信息资料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基层审计机关在形成审计数字化数据库时,要结合当地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积极收集不同审计小组的信息资料,并以此实现信息资料的汇总。与此同时,还要收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的法律条文,通过法律法规的系统梳理,在审计数字化数据库中纳入相关资料。数字化数据库中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汇总应做到严格规范。
3.3 建设审计数字化共享平台
审计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审计内网与审计外网相结合的方式,将相关审计信息进行汇总总结。在现阶段发展时,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较大,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效率不及预期水准,通过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审计工作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强度。[2]审计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包括审计信息化网络学习资料的汇总及交流,还包括计算机审计相关案例信息的成果转化。建设审计数字化共享平台时,应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及共享。
3.4 构建审计数字化宣传平台
审计数字化宣传平台的构建,应当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主,通过审计门户网站及政务公开网站的双向合并,实现对审计信息的有效传播。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基层审计机关高度强调对审计人才的培养,但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间的适应性还相对较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尽管省际门户网站已在日常发展时逐步加强对审计信息的对外公开,政务公开网站与审计门戶网站间的合并意识较为薄弱,审计数字化宣传平台的构建就应该综合两者优势。
4 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可能遇到的障碍
4.1 数字化审计管理软件设计难度大
数字化审计管理软件设计难度大,基层审计机关无法根据审计信息化及审计数据化发展要求,实现数字化平台的规范化设计。尽管上级审计部门已尽可能为基层审计机关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但由于数字化审计管理软件设计难度仍相对较大,部分审计机关对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可能存在较明显的滞后现象。当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部门无法在现有的审计人才中补充信息化人才时,数字化审计管理软件的设计就会达不到预期。
4.2 数字化数据库可能泄露隐私信息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在基层审计机关及上级审计机关的协同管理下,实现对审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尽管数字化数据库能够整合相关信息资料及法律条文知识,这对审计人员进一步加紧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正面作用的,但数字化数据库可能泄露隐私信息,这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完全有利。倘若在建设数字化数据库时,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人员无法做好隐私信息的保护,数字化数据库的设计就是不当的。
4.3 容易致使审计资料的恶意传播
尽管基层审计机关已尽可能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保护好相关审计资料,避免审计资料的恶意传播,但审计资料共享平台的设计,仍然会导致审计资料的传播不受控制。尤其是在审计资料共享平台建设初期,共享平台的系统管理尚未形成规范,仍有部分审计人员在共享审计资料时,疏于对审计资料本身的保护,这就容易致使审计资料被恶意传播。
4.4 政务公开及传播力度有限
在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时,政务公开及传播力度是有限的,这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初衷并不完全适应。基于目前的发展,数字化平台中的审计数字化宣传平台注重对审计资料的有效宣传,政府政务公开网站及审计门户网站等,都应该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要求,实现对审计结果的对外公开。但由于政府部门仍然不敢大肆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的资料结果,政务公开的力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基层审计机关尚未调整原始观念时,政务公开及传播力度有限的问题将持续存在。
5 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具体设计
5.1 设计出数字化审计管理系统软件
要想在后阶段发展时努力适应经济责任审计要求,设计出符合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平台,就应该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开展实际,设计出数字化审计管理系统软件。在初期发展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成功经验,他们对数字化审计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也一知半解,此时对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主要是以模块设计为主。[3]在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后,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加强对数字化审计工作开展的系统认知,通过模块细节处理的方式,真正推出有实效性和操作性的数字化审计管理系统软件。
5.2 设计信息资料及法规为核心的数据库
考虑到数字化数据库的形成,可能会出现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規知识被恶意传播的情况,在后续发展时,应当设计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标准化数据库,通过专人上传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规知识的方式,实现数字化数据库的精确化管理。尽管在初步设计数字化平台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数字化信息资料相对较少,与之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也较少,但数字化数据库设计的相关人员仍不可掉以轻心,应当高度重视与当下审计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规知识,实现数字化平台上相关知识的及时更新。
5.3 设计出融内网、外网为一体的共享平台
审计内网与审计外网负责不同的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应设计出内网与外网融为一体的共享平台,通过在共享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资料的方式,让更多个体能清楚意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动态。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融为一体的共享平台的设计,应该强调两者的均衡共处,对于任何一方审计内容的传播及审计细节的推进,都应该避免平衡性失衡状况。审计人员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设计时,应主要考虑相关审计资料是否适合传递共享。
5.4 设计出门户网站为主体的宣传平台
现阶段发展时,审计门户网站与政务公开网站对审计宣传本身不太重视,后续发展就应该设计出门户网站为主体的宣传平台,由审计门户网站与政务公开网站上的工作人员定期宣传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知识点。除了在宣传平台上定期发放审计门户网站及政务公开网站上的审计资料外,还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将相关审计信息及审计结果公布于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审计结果公布后,附带相关审计资料及审计信息案例等。
6 结 论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现状,数字化平台设计容易面临数字化审计管理软件设计难度大、容易致使审计资料的恶意传播、政务公开及传播力度有限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后续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的设计,应当从数字化审计管理系统软件、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数据库,以及融内网与外网为一体的共享平台为主要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1]吴震雄.大数据平台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审计月刊,2016(1):40-41.
[2]王志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数字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24-25.
[3]孙守宇.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实现策略[J].会计之友,2019(3):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