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引致创业意愿机制及主控因素

2019-10-06 02:19密雨琦王浩成刘煜崔皓然
新财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环境创业意愿高校大学生

密雨琦 王浩成 刘煜 崔皓然

[摘 要]针对大学生因热爱科创活动并渴望落实而萌生的创业意愿、创业热情,以及创业意愿不断递增的现状,文章研究以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到的200余份问卷数据,应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环境中的部分因素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校的创新环境下,创业意愿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变量依次为:性别、创业指导程度、农业相关度、政府扶持力度、创业榜样影响、学术水平、创业条件与创业压力8个变量。而对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氛围的目标,则需要结合这八个方面进行统一完善,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新格局。

[关键词]创新环境;创业意愿;高校大学生;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241.4

1 引 言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应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巩固落实农业农村好形势,提高农业创新,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目前,我国创新环境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国民的创业意愿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经济环境,各种创业集群在时代潮流中快速成长,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现在青年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占创业者总体比例的41.67%,高校创业集群基本成型,进入优化阶段(张秀娥和马天女,2018)。我国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此领域的深入探究,在研究初期侧重于创业思想的教育(郑晓芸,1993),在21世纪初开始将重点移至高校创业集群这一创新聚集地(陈昭锋,2002)。大部分大学生因热爱科创活动并渴望落实,于是萌生了创业意愿。在调查中,创业意愿集中在创业集群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得出创新环境与创业者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2 研究综述

2.1 创新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Innovation)。[3]创新是指人们利用现有的物质、产品等资源可以创造出新事物的一种能力与手段,是人类主观能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我国主要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创新的研究,在设立高校之后,高校的创新工作更是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都将高校改革的重点落实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刘道玉,1984;陈家生,1999;魏茂全,2000)。

创业意愿(Business Intention)通常是指人们对于创业的一种并未进行实际实践的想法。学者们对创业意愿的理论探讨,主要源于“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和“三螺旋”理论,但无论哪种理论,其核心都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创业意愿的研究,国外学者认为新企业在最初成立的阶段需要投入时间制订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Bird,1988)。[4]

2.2 创业教育影响研究

创业教育是近十年来吸收全国各地研究陶行知的成果并结合四川的实际于1988年3月16日提出来的(胡晓风,1988年12月)。[5]在我国,青年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同时学者们又提出创业教育对于创新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高,因此,在高校高等教育的改革之中,開展创业教育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进行探索(何静,2013)。[6]在创业教育的研究过程中,首先是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发现了创业教育是个人行为,为创业的实际实践提供动力(Solesvik,2013);而后,国内学者引入创新思维和创业环境两个变量,构建了驱动型理论体系,进行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转变为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检验。之后,创业教育又被认为能够增强创业梦想者和潜在创业者的创造性思维,间接地积极作用于对创业教育的影响(郭昱铄和张秀娥,2017)。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未来应该构建以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陈延良和吕嘉昌,2018)。[7]

2.3 创业政策影响研究

创业政策的内涵是通过设计一定的规划过程,带动起该地区潜在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实践技能以及提高参与创业活动自身能力的政策措施(Lois Stevenson和Anders Lundstrom,2001)。Degadt(2004)提出,创业政策就是运用政府对创业的管理方式和扶持力度,激励创业者继续进行创造,鼓励潜在创业者将创新想法转变为现实的一种手段。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创业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创业的热情,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促使更多的人进行创业尝试;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创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群众的创业意愿,促使创业意愿能够转变为创业实践,从而增加了创业者的数量。

2.4 其他因素影响研究

创业意愿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动机,激励个体在可行的条件范围内将意愿转变为实际内容(Conner和Armitage,1998)。一般情况下,在父母有创业经历的,可以为子女提供经验方面和经济方面支持的家庭中,孩子的创业意愿会非常高(D. Holtz-Eakin)。除此以外,创业意愿还受着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体质(包括家庭、个人性格、责任感等)对个体的创业意愿的影响(钱永红,2007)、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创业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刘月秀,2013),同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创业计划和创业实践的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5 小结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可知,创业意愿受着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包含内部因素,如个人性格、个人特质等。同时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创新环境、创业政策、创业教育等。因此,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在此种状况下,深入研究各要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显得更为重要。

3 实证分析

3.1 模型的构建

本文依据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掌握和本文的研究目标,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开展本次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从金融维度、政府及高校支持力度维度、教育培训维度、科研转移维度、创业市场维度、创业压力维度、学术创造维度以及榜样维度在内的8个维度19个变量对创业意愿进行研究。

3.2 变量定义与说明

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研究实际需要,此部分将对问题所涉及相关变量进行定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3 实证研究过程

运用逐步回归模型,得出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如图1所示。从图中首先可以看出年纪对于创业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其次,政府扶持力度、高校扶持力度以及是否与农业相关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也相对较高。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创业条件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制定相应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其中男性的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男大学生更愿意在未来就业时选择自主创业,而女性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障碍,在今后是否会坚持创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就大学而言,应鼓励女性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创业比赛和实践活动,引导其树立自立自强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就政府而言,应建立并健全女性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

创业指导和优质的创业榜样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也有显著的正向引导作用。对于创业指导这一因素来说,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接触新的信息并且要善于寻找机会,需要制定人生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业过程有一定的规划,同时需要拥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以上这些都需要通过创业指导的方式来帮助有意愿创业的在读大学生进行指引。对于优质的创业榜样这一因素来说,创业榜样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参照物分别通过创业示范、创业支持和机会识别这三种方式影响创业意愿,让大学生创业者对未来的人生有一定的憧憬。同时以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主观能动性。

而农业相关度和学术水平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大部分大学生创业不选择与农业相关方向进行创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者对农业存有固有的印象(周期长且效益低、可能会遭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等),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对于未来的定向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大学生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去尝试与农业相关的创业。对于学术水平与创业意愿形成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学术水平越高的大学生越不愿意自主创业,而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大多是认为自己学术水平不高的那部分。这是因为,前者认为自己应该继续坚持学术研究,而后者可能由于自己在本专业方向就业困难被迫选择创业。

4 结 论

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同时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善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掌握的知识以及目前的现状和背景,设计调查问卷,以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开展调查。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得出影响创业意愿形成的8个因素,按作用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性别、创业指导程度、农业相关度、政府扶持力度、创业榜样影响、学术水平、创业条件与创业压力。

5 政策建议

摒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固有模式,并创建新型教育体系。各高等学校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建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头脑风暴等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高校学生的创业热情。

加强创新创业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作为创业教育中的主要因素,有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外派学习、阶段性组织培训班培训、高校间相互外派导师等方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促进形成大学生创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推动创新创业纵深发展。高校可以利用校内的闲置资源等,为校内已成型的或有创业想法的团队提供创业场所,建设孵化型创业培训基地,形成创业集群,并且进一步形成新型创新体系,建造创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马海涛,王东伟.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效应研究:综述与展望[J].新疆财经,2014(2).

[2]林静姗,朱李楠.对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的思考——以大学文化为视角[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10-11.

[3]周琪,刘冀楠.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文献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4(16).

[4]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2):30-38,113.

[5]何静.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及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90-192,198.

[6]陈延良,吕嘉昌.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8(4):52-55.

[7]李雨晴,徐杭.电商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2018(8):178-180.

猜你喜欢
创新环境创业意愿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苏北经济行稳致远发展研究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点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