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尚旭?刘庆国?乔晓午?申江涛
〔摘要〕河北省已经正式开始新高考,在新高考模式下,自由选课有12种组合,分为历史组和物理组。面对这12种组合,学校如何应对,学生如何选课,哪些因素影响学生选课?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对于影响学生选课的关键因素展开调查。从调查问卷统计情况看,受外部因素影响占53%,其中受家庭环境影响占32%,受社会环境影响占9%,受学校环境影响占12%;受内部因素影响占47%,其中受个人性格影响占29%,受个人阅历影响占10%,受个人理想影响占8%。调查显示,影响学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外部因素略多。分析认为,大多家长支持学生选择,因此内部因素不容忽视。建议学校今后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人生。
〔关键词〕新高考;学生选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6-0065-03
当前新高考模式在河北省已经开启。面对新高考的自由选课组合,需要走班教学,而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许多问题[1]。同时,面对新产生的以历史组和物理组为代表的12种课程组合,学校该如何应对呢?不同的学校情况不同,很难提供全部12种课程组合供学生选择。同时,学生在面对这12种课程组合时,也是不好应对的。到底选择哪个组合更好,成为摆在每个2018级新生面前的问题。为了做好现在和以后的选课工作,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选课影响因素的分析。
国内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如刘宝剑[2]提出,应当给予高中生更加及时有效的选课指导和心理疏导,加快构建多樣化、可选择的高中教育新常态。杜芳芳[3]通过对浙江省五所高中进行调查,指出影响学生科目选择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学业水平及高校专业要求,学生在科目选择中存在科目选择的功利主义取向、应对选择时的茫然与焦虑心态、学生状态尚未转型及学生自己选择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结合这些研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学生选课的因素,以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减少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加确定性。我们在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成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部分。下发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3份。下面就问卷的设计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问卷设计遵循科学、客观原则,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进行设计。考虑到学生的社会属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部分,其中外部因素分成家庭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等;内部因素分成个人性格、个人阅历、个人理想等影响因素。通过内外因素综合分析,可以更为完整而立体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对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更为明确的规划。在目前的新高考改革中,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对接新高考,适应新形势,找到自己的强项,规避自己的弱点,初步总结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根据职业类型进一步拟定选课安排,也会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题均设计成开放式问题,没有合适选项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给出选择其他的具体解释。我们将分类统计学生的具体解释,以便更为客观地了解学生的选课心理和选课动力。
为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尽量减少人为操作的盲目性,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选课实施工作,我们决定在2018级学生当中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工作前期,我们专门召开班主任会,首先对各位班主任进行学生生涯规划前期培训,让班主任对于我们工作的必要性有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跟班主任说明了问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从而增加了调查问卷结果的客观性。
学生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我们的调查问卷下发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3份。我们及时统计,从调查问卷设计初衷出发,进行分项分类统计,主要分为两个大项,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部分。其中,外部因素按照家庭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等分类统计;内部因素分成个人性格、个人阅历、个人理想等分类统计。通过分析,对比各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例大小,从而确定影响学生选课的关键因素。
从问卷调查统计情况来看,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占据53%,其中受家庭环境影响占32%,受社会环境影响占9%,受学校环境影响占12%。受内部因素影响占47%,其中受个人性格影响占29%,受个人阅历影响占10%,受个人理想影响占8%。见图1、图2。
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选课时受外部因素影响比受内部因素影响高6个百分点,说明学生受外部因素影响略大。分析认为,高中生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意识,并且有了较为明确的职业理想。但是高中生毕竟刚从初中毕业,虽然自我能动意识增强,但是在未来人生规划上,依然显得慎重,受外部环境影响略多。在外部环境影响中,父母和亲属的影响占据较大比例,为32%,说明和学生日常接触的亲人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有较大影响。实际调查中,通过学生谈话,也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调查结果。例如,有的学生目标很明确,说将来要当教师,原因是自己的父母是教师,平时父母言传身教,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比对其他职业产生更高程度的认可,这是合乎人情常理的。又如,有的学生目标是当医生,原因是自己的亲戚是医生,特别羡慕,每天看着病人带病而来微笑而去,对通过治病救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到很幸福。
同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选课时受社会影响和学校影响比例较小,合起来占21%,比父母和亲属影响(32%)低11个百分点。原因可能在于高中生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学生个人经历较为单一,长期待在学校,整体上与外部环境接触较少,从而造成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社会影响占比较低。另外,由于在学校只是接触老师和同学,周围角色较为单一,并没有形成选课的明显影响因素。而且,由于是新高考,部分教师还没有把握好新高考的特点,没有及时把生涯规划的相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这也会造成学校影响因素占比较低。
受内部因素影响占47%,略低于外部因素,说明学生正在形成较为成熟的自我意识以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相比外部因素略微低一些,但是在学生选课具体操作中,学生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可能会逐步突显出来。另外据了解,大多数家长对于新高考更是一脸茫然,更多的还是愿意顺从学生自身意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学生内部因素影响的占比。以后在具体选课操作中,很有可能学生内部因素会逐渐成为关键因素。
调查统计显示,在内部因素中,受个人性格影响占29%,受个人阅历影响占10%,受个人理想影响占8%。占据主要影响因素的是个人性格影响,个人性格决定个人行为,对于个体下一步安排将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有的学生个性干练,办事果断,平时愿意担任班委,这样的学生选择文科类课程的倾向性要大些;有的学生不善言谈,坐得住,乐于思考,他选择理科类课程的倾向性更为明显。因此,学生个人的性格加上个体的自我认知,相比较其他因素来说占比要高。
受个人阅历影响和个人理想影响占比例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高中生心智正在逐渐成熟,由于学生个人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去社会上丰富个人阅历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家长大多平时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相比较而言,在提高学生个人阅历方面家长做的并不多。同时,由于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明显多于传递课堂之外的信息,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眼界和阅历的增长。学生个体理想影响占比为8%,说明平时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理想教育做得还是不够。应该先有理想才有奋斗的方向,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更不用说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了。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早日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将来的职业,并为之不懈努力。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新高考模式下影响学生选课的因素众多,但是就统计情况看,外部因素略微高于内部因素。其中,高中学生受家长和亲属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性格的影响。分析认为,因为当下很多家长顺从学生的意愿选择,那么学生的个体性格很有可能成为影响选课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给家长讲选课政策,给学生讲生涯规划。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下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调查发现,学生的职业规划受到家长和亲属的影响最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以及个人阅历和个人理想影响较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面向家长和社会多进行新高考政策的深入宣传,另一方面,應该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讲解,也要把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当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科教学和班会等各种形式,把生涯规划知识一点一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的规划。
在课程设计中,设立生涯规划课,以班会课形式,通过班主任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这需要班主任有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同时要主动学习新高考政策,分析新形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使得学生选课更为科学。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职业认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亲身体验多种职业,并通过与不同角色职业人员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各种职业,帮助自己找到最合适的职业,从而明确目标,明确选课,明确人生未来,并为之努力。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能够面向未来立足现在,选好课,学会规划幸福人生。
注:本文系河北省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本课程‘高中生生涯规划之选课策略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1718001。
参考文献
[1]赵丹,李军靠.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问题及应对[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109-111,129.
[2]刘宝剑.关于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2014级学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36(10):142-148.
[3]杜芳芳,金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科目选择意向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五所高中的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8):15-18.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邯郸,05725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