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典咏流传”作为我国一款将中国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了众多观众的追捧与好评,该节目包含的音乐形式多样,融合了多种音乐形式与诗词内容,这不仅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好的载体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与方向,可以将其形式与内容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音乐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扬的双重作用。本文就着重讨论了“经典咏流传”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效果,进而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初中音乐;音乐课堂;教学分析
一、引言
经典咏流传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宣传古诗词及我国经典文学、文化的同时也将更多的音乐表达形式与音乐知识展现给了观众,比如说节目中的《苔》一歌就是依照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诗词进行改编的,但是通过乡村教师梁俊的演绎与编排,将这首诗以歌曲的形式传出,广受观众的喜欢,更好地实现了通过音乐的形式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将这个节目内容与形式融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效果也非常好,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扩宽音乐学习的思路与古典文学的学习思路。
二、“经典咏流传”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关系探究
“经典咏流传”主要以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但是在节目内容中包含了较多的音乐元素,这些音乐元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将“经典咏流传”与初中音乐教学相融合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追星的年龄阶段,在这个节目中包含了大量的明星艺人,这些人通过自己的音乐表达形式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进行传颂,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起到较大的吸引力。
三、“经典咏流传”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的可行性
(一)古诗词因素
在节目内容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古诗词,而古诗词作为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重点,在本质上与音乐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历史上,诗词是可以在乐谱的衬托之下按照古韵唱出来的,只是由于时间久远大部分曲调都失传了。因此,通过经典咏流传的形式将古诗词重新唱出来,这也是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一种再生,这种文化傳承与文化创新的思想也是在当代培养青少年的一个重点思维方向。
(二)流行音乐、说唱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与说唱的形式在中学生中较为风靡,在初中这个年纪的学生对于流行音乐以及说唱音乐的形式更感兴趣,而在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内容中就有很多受到观众喜欢的说唱、流行元素的音乐,因此将这些内容融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样化的演唱形式
在节目中包含的音乐形式多样,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与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并不是只有音乐课本上的那简单的几种,还可以通过这么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使其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京剧、方言音乐元素
最后,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方言音乐、戏曲京剧形式的传承与教学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枯燥,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接受,因此一直教学效果不高,但是在经典咏流传的内容中,京剧戏曲、方言歌曲形式等都让人眼前一亮,让学生们对于这些音乐形式有了新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经典咏流传”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分析
(一)拓展欣赏资源
通过经典咏流传的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赏析课堂内容首先得到了发展,更多的音乐鉴赏资源可以被发掘,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多新的元素与方式,以文化为载体,综合性的开展教学,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与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介绍民族乐器
在节目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族乐器的内容,这些民族乐器的应用也增长了学生对于多样化乐器以及音乐的理解,比如说节目中的《别君叹》就是改变自《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用到了古琴,可以实现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教学作用。
(三)注重文化底蕴
音乐鉴赏与音乐教学应当注重文化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是注重对音乐的欣赏,其次是从乐理知识方面的欣赏,再次是从感情的欣赏,最后则是从文化角度入手进行欣赏,而“经典咏流传”就很好地做好了这几点,充分重视了文化底蕴。
五、结论
总而言之,将“经典咏流传”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可以形成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对诗词之美的理解,帮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更深层的价值。教师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节目中多样化的音乐形式的应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与教学思维,借助“经典咏流传”的内容吸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婷.千古诗韵长 经典咏流传——古诗词歌曲音乐教学的
实践[J].名师在线,2019(26):19-20.
[2]陈忠华.经典咏流传进入音乐课堂个人观[J].北方音
乐,2019,39(02):148-149.
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经典咏流传”在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研究》(主持人:李智然,课题编号:201811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博(1990-),中学二级教师,河北省大城县旺村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