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浩 刘元旭 邵香云 毛振华
天津海河两岸
蜿蜒流霞的海河见证了天津的沧桑,也倒映着这座城市的巨变。70年来,天津城乡面貌、百姓生活、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制造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块手表”“第一架照相机”等若干“新中国第一”的天津,从未停下创新步伐。国内首款商业化远距离虹膜人脸融合识别产品、国内首款电动大载重无人机平台、国内首款64核通用处理器、全球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全球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原型机……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相继问世,让天津“智”造的名片越来越亮。
不仅仅是“高端制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也成为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天,天津港对外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停靠,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港。因港而立、借港而兴,天津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多种形态的开放“窗口”,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5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95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9家。
民生的改善,数字最能说明。从1949年到2018年,天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51元增长到4.3万元,普通高校在校人数从4600人增长到超过52萬人,卫生机构从127个增长到5686个,教育支出从300万元增长到近450亿元……近几年,天津把财政总支出的75%的“蛋糕”切给民生,政府“账本”更富温情,城市发展更有质感。
走在伟大的新时代,津沽大地正奋力书写美丽天津新篇章。
2018年5月25日,天津和平大悦城“梦幻与错觉”气球空间艺术展启幕
2018年5月17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展出的“天河三号”原型机(李然/ 摄)
一只红嘴鸥在天津海河岸边休憩
天津港北疆港区(岳月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