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事还是一件事

2019-09-27 02:17凌志杰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辨教学做合一

凌志杰

【摘要】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乃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笔者认为,贯穿“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有一条“隐线”,应是“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层次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做合一”的关键。以此看来,教学做思也不是四件事,而是一件事。遵循先生的思想,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做思合一”,即在思中教,在思中学,在思中做。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思辨   思中教   思中学   思中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学与教”应是统一的,并且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做”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于1919年就提出了“教学合一”的主张,不久,他进一步提出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后来发展为“教、学、做合一”的完整体系。笔者认为,贯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有一条“隐线”,应是“思辨”,即思考、辨析。如果说把教学工作比喻成一部汽车,教是外形,学是内饰,做是零配件,那么思就是发动机。发动机是内驱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正如思辨层次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做合一”的关键,所以我认为“思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教无定法,“反思”让教学更具智慧

1.必须反思教师要教什么

现今,仍有一部分教师的课堂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为何如此?他们可能是没有搞清楚今天的教师应该教什么。

郑毓信教授在《新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作为一般性教育目标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思维、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应将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看成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这也就是说,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原先占据主导地位只重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已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则是数学教育“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思维、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三维目标”中最易被忽视的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缺乏高位的引领和系统的思考是问题症结所在。如果教师能认识到每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哪些情意目标所匹配,那目标自然能够达成。当然,若干年之后,会不会又衍生出更新的“目标”?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必须反思教师要怎样教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历经多次课程改革,纵观改革进程,大多“推倒”“重来”,呈现“钟摆现象”,为何如此?郑毓信教授认为,决定“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不在于几个专家、学者的“理论”。具体地说,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处理好各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如处理好“情景设置”与“去情境化”、“动手实践”与“活动内化”、“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盲目追求“某某模式”或“某某课堂”。

例如,数学语言的掌握可以看成是数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数学中,是否具有符号意识显然可以作为衡量数学语言掌握水平的一個重要标准。笔者在上《间隔排列》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环节: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情境图中每组的间隔排列。有的同学使用了汉字,有的使用了图形,还有的则使用了字母或数字。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哪种记录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呢?”学生立刻发现使用汉字还是比较麻烦的,而使用字母或数字则更加方便。这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符号)的科学、简洁、高效,从而引导学生由“非数学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

二、学无止境,“深思”让教学愈加灵动

有无深度思考,一定关乎着“学”的状态,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自我学习,还是学生的学都与“深思”紧密相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愈加灵动。

1.学习要自我发生

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通俗的语言道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人们摒弃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而采用了更为可取的“启发式”教学;摒弃了原来的“一言堂”,而转变为更为可取的“探究”“商讨”“合作”等。

2.体察“学”乃关键所在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关注教师的“教”了,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进数学教学,乃至建立科学的数学教学理论。

例如,在教学几何的有关内容时,教师要尽力寻找现实原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建构,使学生逐步学会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维)到高(维)”的逻辑顺序去进行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水平。笔者听过一堂公开课《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逐步引导学生由一维走向二维再到三维,便是有力的佐证。

3.学习是无止境的

数学新课标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将原来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学习各种理论,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深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并通过教学实践促进理论的内化与运用。

三、做中体悟,“善思”让教学凸显意义

1.教师要建立一种“学数学就是做数学”的思想

从数学的研究对象(即概念和命题,都具有超越特殊对象的普遍含义)这个角度来说,数学是一种“模式的科学”。“模式”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数学的概念和命题,也适用于数学的问题和方法,包括思维方法。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言,首先要有一种“学数学就是做数学”的基本思想。因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

2.教师必须明确做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数学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是与无数数学先驱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不管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抑或是不明确的、模糊的,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辩证反思中促进了数学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对于问题总是存在一些不同的见解,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发掘信息的价值(即使有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与数学名家华应龙的“化错”思想也不谋而合。

以上两点并非毫无关联,应当说,做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探究的载体自然是做。例如,笔者教学苏教版《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时,先通过涂色正方体让学生了解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含义;接着出示一个将每一条棱平均分成两份的涂色正方体,让学生初步感知相应个数;再安排探究活动:如果把一个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又该是怎样的情况?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三阶魔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当学生们经历了充分的观察、想象、交流之后,便能得出相应结果;此后,可设计同样探究环节:把一个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4份后,让学生观察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情况。至此,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回顾总结,发现规律。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内化了探究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四、思贯始终,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刻

如前文所讲,教、学、做乃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隐线”就是“思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将“思辨”贯穿“教学做”的始终,真正让数学教学不断走向深刻。

1.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包括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其实任何一种观念并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正如学习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一样,从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联结)到认知心理学(信息的接受、加工、贮存与提取)再到情境学习理论(个體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协调),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注点的不断转移、社会大众的认可度而兴起或消亡。教师要加强学习,坚持独立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在当下,如果一个数学教师的观念仍然是陈旧的,那么可以想象他的课堂该是多么的无趣。反之,如果一个数学教师的观念总是新颖的,那么他的课堂就总是“新”的、“活”的、有生长点的,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下就会形成“新”的、“活”的生长点,进而影响教师,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必会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2.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标由传统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修改为“四基”(新增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中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型的思想。作为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体会并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让自己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深度”,并且要善于跳出每一堂课的具体内容,并将此与其他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思维的“广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考虑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不仅要积极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更要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思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教、学、做乃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思也不是四件事,乃是一件事。正因为“思辨”在“教、学、做合一”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姑且称之为“教、学、做、思合一”,即在思中教,在思中学,在思中做。

猜你喜欢
思辨教学做合一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浸润“过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