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实证研究

2019-09-27 08:59张志坚丁文娟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课程教学工匠精神

张志坚?丁文娟

摘 要 高职院校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以山西某职业院校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其工匠精神培育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该校具有较为浓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在育人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工匠精神的渗透;学生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满意度较高,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较好,且校园文化和课程教学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实践操作的影响则没有达到显著程度。基于研究发现,建议从校园工匠文化建设、重视课堂工匠精神渗透、注重大赛工匠品质对标三方面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关键词 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64-05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是向世界提供职教“中国方案”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职院校是劳动者大军培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未来产业工人的摇篮,理应担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将学生塑造成具备工匠品质的时代新人。当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把握,有助于高职院校调整策略,找准发力点,切实提升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在关于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方面,许应楠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培育环境、内生力量、实践行为和工匠精神形成5个方面构建了职业院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模型[1]。张宏等基于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实践操作、校企合作4个维度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发现校园文化、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实践操作等因素均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影响达到了显著程度[2]。曾亚纯的研究发现,不同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校园文化、培养制度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过程中起全部中介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和实践教学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工匠精神行为表现影响显著[3]。

总体来看,当前关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类的分析。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可以跳出抽象的理论探讨的框架,定量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并通过统计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进而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参考,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二、调研设计及样本分布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课题组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初始调研问卷,并就问卷的科学性征求了专家意见,之后以会计班级为单位进行预调研,在预调研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订,形成了正式调研问卷。2018年12月,笔者在山西某职业学院进行了调研。由于该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大三学生正在企业顶岗实习,故本次调研对象全部为大一、大二学生。

为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所搜集信息的有效性,问卷全部现场发放并当场收回。本次调研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从样本分布来看,被访学生涵盖学校各个系,其中,男女学生比例分别为55.28%和44.72%;大一学生占51.41%;大二学生占48.59%;文科学生占42.96%,理工科学生占57.04%。被访学生中,有49.65%担任过班干部/学生干部,详见表1。本文运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频次分布、列联表分析、均值差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实践操作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因此笔者先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该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

首先是校园文化,由“你是否参加过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活动或讲座”一题测量发现,34.86%的被访者选择了“是”,65.14%的被访者选择了“否”。考虑到当前大学生普遍“宅”的状况,不排除学校举办过工匠精神相关活动,但是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的情况。

其次是课程教学,由两道题测量。首先询问被访者“你所学的专业,是否已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有57.04%的被访学生选择了“是”,42.96%的被访者选择了“否”。进一步列联表分析表明,理工科专业被访者中,62.96%认为工匠精神培育已经渗透进专业课程,而在文科类专業中,这一比例仅为49.18%,这与理工科专业更需要技术创新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有密切关系。针对上述选择“是”的被访者,继续询问了“所在专业是否将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纳入课程考核”,72.84%的被访者认为所在专业已经将工匠精神纳入了课程考核,27.16%的被访学生表示专业课程考核中尚未纳入工匠精神相关内容。总体而言,该校较为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且通过课程考核促进工匠精神入脑入心。

最后是实践操作,同样由两道题目测量,分别是“你是否参加过学校或国家举办的技能大赛”和“如果参加过技能大赛,是否获奖”。分析发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比例为11.62%,而没有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比例高达88.38%,表明该校技能大赛覆盖面较小,集中于少数学生群体。在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中,有60.61%曾经获奖,剩余39.39%没有获奖。年级是影响高职学生技能大赛参与的重要变量,通常大一年级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较少参与各类比赛,而大二年级学生则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到各类技能大赛中,因此对不同年级学生技能大赛参与情况进行了列联表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中有9.59%参加过学校或国家举办的技能大赛,二年级学生中这一比例为13.77%。可见,无论一年级还是二年级,技能大赛的参赛学生覆盖面都比较低。

除了从以上三个方面客观地了解该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外,问卷中还设计了题目“根据你的了解,谈谈学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目的在于从学生的角度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做出主观评价。该题目共有5个维度,分别是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学生管理、实训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各个维度设有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不太重视和非常不重视5个选项,为便于分析,这里对5个选项得分依次赋值为5、4、3、2、1,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目对工匠精神培育越重视。分析结果具体见表2。

由分析结果可知,就重视程度评价而言,排在第一位的是思政课程,有68.31%的被访者选择了“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紧接着是校园文化建设,选择“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的比例之和为66.55%;排在第三位的是专业课程,这两项的比例之和为66.20%;最后是实训课程和学生管理,分别有62.32%和56.69%的被访学生选择了“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均值得分结果与之基本类似,且处于3.74~3.96之间。总体而言,该校具有较为浓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在各个环节都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等工匠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

学校虽然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但是其培育效果如何?这就有必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为此,设置了题目“你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满意度如何”。分析结果显示,有20.07%的被访者选择了“非常满意”,40.49%的被访者选择了“比较满意”,这两项占到了被访学生总数的60%以上。另外,有35.92%的被访学生选择了“效果一般”,分别有2.82%和0.70%的被访者选择了“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可见,被访学生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笔者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得分分别进行了赋值,即非常满意=5,比较满意=4,一般=3,不太满意=2,非常不满意=1,发现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76,满意度水平较高。人口社会特征是解释人类认知和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分别从性别、年级、学科类别和是否担任班干部/学生干部四个方面对被访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进行均值差检验。由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男生和女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平均得分分别为3.86和3.65,并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t=2.19,p=0.015),表明男生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水平更高。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76和3.77,其差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0.08,p=0.468)。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满意度平均值分别为3.69和3.82,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t=-1.34,p=0.091),且理工科学生有着更高的满意度。最后是担任班干部/学生干部情况,分析发现,班干部/学生干部担任者的平均得分为3.80,非班干部/学生干部担任者的平均得分为3.73,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程度(t=0.76,p=0.225)。

(三)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除了学生的满意度评价,还需要更为客观的量表来进行测量。为此,结合现有文献,笔者设计了由12道陈述题组成的量表,分别是:“多数情况下,我做事不求回报”“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要求”“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关注每一个细节”“对事情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可以长时间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试图做到完美”“对于职责和任务不退缩,敢于作为,敢于担责”“对于难度大的任务,能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对于失败或者不顺,能摆正心态,积极应对”“对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存在”“探索工作任务中的新方法常常会使我乐此不疲”“为了完成好一件事情愿意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题目涵盖了精益求精、严格严谨、耐心专注、品质至上、追求卓越、探索创新等工匠精神品质。

12道题目分别设有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和非常不符合5个选项。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对5个选项进行赋值,其中非常符合=5、比较符合=4、一般符合=3、不太符合=2、非常不符合=1,并对12道题目的得分加总,取其平均值,得到“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变量,取值范围为1~5,得分越高,表明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越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平均得分为3.87,可见该校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关于自变量,校园文化由“你是否参加过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活动或讲座”测量,赋值方式为是=1,否=0;课程教学由“你所学的专业,是否已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和“所在专业是否将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两道题测量,两道题目赋值方式均为是=1,否=0,并对所得分数加总,生成课程教学变量,取值范围为0~2。实践操作变量同样由两道题目测量,即“你是否参加过学校或国家举办的技能大赛”和“如果参加过技能大赛,是否获奖”,对于第一道题目,参加过赋值为1,没有参加赋值为0,第二题赋值方式为是=1,否=0,对两道题目所得分数进行加总,生成实践操作变量。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学科类别和班干部/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其中性别,男=1,女=0;年级,大一=0、大二=1;学科类别,文科=0,理工科=1;班干部/学生干部担任情况,是=1,否=0。表4是关于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1只含有控制变量,由分析结果可知,性别和班干部/学生干部任职情况会显著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具体表现为:男生相比女生,其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得分更高,且差异程度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有班干部/学生干部担任经历者,更加具备工匠精神的特质,且在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另外,年级和学科类别都没有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得分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模型2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纳入了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变量。可以发现,在纳入三类变量后,各控制变量的影响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就三个自变量而言,校园文化和课程教学的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为0.01的检验,且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324和0.179,由回归系数为正值,可知引导学生参加工匠精神相关活动或讲座,以及在專业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均有助于提升高职院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分析结果还显示,实践操作并没有显著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最后,对比模型1和模型2中调整后的R2,可以发现其数值分别为0.044和0.181,也就是说,控制变量可以解释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4.4%,但是在加入校园文化、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三类自变量后,模型的解释力度提高到了18.1%,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可见校园文化和课程教学变量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山西某职业院校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状况,并探究了影响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因素。研究发现,该校具有较为浓厚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并且在育人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工匠精神的渗透。学生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满意度分值为3.76,满意度水平较高,且性别和学科类别的差异在0.1水平上达到显著程度。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平均得分为3.87,效果良好。男生、有班干部/学生干部任职经历者,其工匠精神品质更高。校园文化和课程教学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实践操作的影响则没有达到显著程度。

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环境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西方价值观的传入,社会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的气息,缺乏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学校层面,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品格,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不足;并且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资源有限,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灌输,轻实训实践,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就高职学生自身而言,其行为习惯差、意志力薄弱、自我为中心,以及注重物质享受等特点[4],也使得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

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工匠精神关系着学生、学校、企业乃至国家的长远发展。一项对国内600多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上岗必备的职业技能外,具备工作责任心是大部分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希望和要求,这些企业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但是工作责任心等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并逐步形成[5]。职业院校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理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通过相关活动强化学生对品质的追求,增强学生对工匠的认可,引导学生自觉地力行工匠精神,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统一。基于本文的研究发现,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校园工匠文化建设,以工匠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以网站、广播、橱窗、官微等平台为载体,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力度,特别是要结合学生手机使用率高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大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对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品牌活动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育人合力,如在演讲大赛、征文比赛、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班会、“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都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邀请杰出校友、劳模、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技能专家、相关学者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与学生们分享最鲜活的、最真实的工匠事迹。

二是重视课堂工匠精神渗透,以工匠精神影响和塑造学生。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时,应有意识地将本专业的工匠精神、工匠品质贯穿其中,帮助学生熟知该领域的工匠代表人物和典型事迹。同时,工匠精神的养成不能依赖教师的单向灌输,而更应是学生自己的反思和感悟,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和思考工匠精神,如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话语体系加深对工匠精神的认可;要有意识地设计关于工匠精神的参观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观摩学习中体验“工匠”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此外,也要加强思政课程中的工匠精神渗透。

三是注重大赛工匠品质对标,以工匠品质“质检”和成就学生。高职院校应多组织校级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学生参与率。技能大赛,比赛是手段,提高是目的,要在赛前详细讲清楚比赛的意义、赛项的评分标准,大赛题目应尽量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设计,大赛评委应邀请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在内的人员担任。比赛结束后,既要表彰获奖选手,展示优秀作品,形成榜样示范效应,更要进行总结点评,使学生明确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的注意事项,真切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和价值,自觉地内化、践行和传承工匠品质。

参 考 文 献

[1]许应楠.职业院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0-13.

[2]张宏,孙宏兴,徐涛,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36-42.

[3]曾亚纯.职业院校毕业生工匠精神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10-16.

[4]张志坚.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8(6):89-91.

[5]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1):104-105.

Empirical Study on Cultivation Effect of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se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Shanxi

Zhang Zhijian, Ding Wenjua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raftsman spirit and cultivating the large-scale craftsmen. Taking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ses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ool has a strong cultivation atmosphere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penet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student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the cultivation effect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school is better, and the campus culture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but the effect of practice is not significa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effect of craftsman spiri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craftsman culture on campus, the penet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classroom, and the quality of craftsmen in competition.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effect; campus culture; course teaching; practical operation

Author  Zhang Zhijian, assistant lecturer of Sh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Taiyuan 030009); Ding Wenjuan,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课程教学工匠精神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