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整体转型综合改革制度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9-09-27 08:59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整体应用型转型

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

摘 要 地方高校整体转型是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推进转型发展的配套制度体系设计是确保转型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整体转型制度设计应遵循针对性、适度性、整体性、前瞻性原则,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据此构建了包含顶层设计、转型要素、制度项目、制度设计四个层次,涵盖目标、职能及内容体系的整体转型制度设计框架并进行实践,取得良好成效,探索出以制度体系建设谋求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制度体系;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06-04

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得到了许多地方高校的积极回应。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于2015年开始探索向应用型整体转型,并于同年11月成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牵头单位。几年来,学校把整体转型综合改革作为重要发展任务,以高效的制度供给破解了整体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制度端发力,走出了一条应用型改革新路。

一、制度建设是推进地方高校整体转型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即通过综合改革,将单项改革转变为全面改革,将表层改革转变为深层改革,将分散改革转变为系统改革,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地方高校转型属于结构优化转型,转型目标、逻辑、脉络与综合改革一致,整体转型则是为解决当前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办学条件、学校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的系统性改革。而当前国家力主、各省力推、各校力行应用型转型实践,也是将转型视为推动地方高校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解决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成功实现转型发展,相应配套的制度建设是必然要求与保证。从“问题论”和“组织环境论”的角度看地方高校整體转型,制度建设尤为必要。“问题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舒而茨提出,认为制度是为了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出现并存在。概括地说,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引发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指向高校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可称为高校外部问题,如政府办学与高校自主办学的矛盾、政府行政权力泛化等;另一类指向高校组织内部关系,可称为内部矛盾,如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矛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等等。“大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形成一种容纳持续变迁的问题与要求的制度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破解。同样地,从“组织环境论”角度来看,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在内的组织环境是影响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一方面受所处环境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设法维持与环境相适应,而维持适应性的基本方式就是制度变革。地方高校面临的转型环境较为复杂,原有制度体系不会因为组织环境的变化自动作出同步调整,因此认真审视改革环境,突破既有政策秩序和制度框架,构建一套新的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二、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制度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总体思路

(一)整体转型制度设计的原则

针对性。针对性是指要针对转型过程中具体的、各个环节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这样,既能解决高校综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管理改革过程中理念、制度、政策方面那些不适应整体转型目标的现象,也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为满足吉林省出版产业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专门出台鼓励转型发展专业的配套支持政策,与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建立股份制二级学院;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时解决吉林省应用型人才质量不高的弊端,出台专门的国际合作办学制度,与韩国庆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2+2双学位”合作办学。

适度性。适度性是指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各类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每所学校的定位与特色不同、阶段目标不同,因地制宜建立的制度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过于超前与激进自然难以取得实效,欲速则不达。与整体转型目标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主要表现为:具备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具备师生员工的可接受性;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根本依据、出发点和立足点,具备地方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可接受性。学校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均是面向吉林省需求并立足学校现状进行的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制度设计,具有较好的适度性。

整体性。整体性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各个子制度的设计必须统一服务于总目标的达成,不能各个制度之间出现互相掣肘,各个子制度的衔接与交叉环节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二是整个制度设计的原则与思路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主要产业发展的分布与特征相契合、一致。比如,针对与吉林省支柱产业——汽车轨道客车制造产业相对应的机电类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大量缺乏的市场需要,学校增设汽车工程专业,并出台了配套的专业改革制度;与吉林通用机械制造集团公司深度合作建立企业工程师学院,并制订了配套的学生、教师进企业制度。

前瞻性。前瞻性原则是指制度建设在保证转型服务地方现实需求的同时,能够预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发挥制度引领发展的作用,积极汲取其他社会组织的制度精神和经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瞻性原则更强调整体转型综合改革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强调统筹规划,以使得制度体系能够体现更全角度、更深层次和未来引导,从而形成更有活力的制度合力。学校对师资队伍的规划与安排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原则,既考虑了眼前教师中博士比例偏低的现实,更着眼于未来更高要求,把五年后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的目标定位在45%,即博士点授权单位的标准。

(二)整体转型制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

以上原则,既体现了制度设计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转型针对性,可以作为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制度体系设计的依据,据此提出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在加强理念、制度与管理实践层面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基于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进行转型要素甄别,遵循地方需求和学校定位进行制度项目选择,根据整体性和前瞻性原则进行制度设计,最终构建一套适用于整体转型的制度体系。详见图1。

三、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整体转型的制度体系框架

学校整体转型制度体系包括顶层设计、转型要素、制度项目、制度设计四个层次。其中,顶层设计是制度体系构建的前提,具体为:理念引领、总体规划、目标驱动;转型要素是转型的发力点,也是制度项目规划的重要依据,归纳为9个: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定位、培养过程、质量管理、学生管理、科学研究、服务保障,各自对应不同的制度项目,彼此关联、相互支撑;明确制度项目后,按照目标、职能、内容进行系统制度设计,据此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通过出台新制度和修订现有制度两个路径,构建了一套适合转型需要的制度保障体系。详见图2。

(二)整体转型制度改革实践成效

三年来,按照以上制度设计,学校在相关部门、院系、专业进行了改革试点,并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强化服务保障等狠抓制度落实,形成通过制度改革引领整体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在转变办学理念、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加强学校治理,转变办学理念

学校统筹制度设计与改革全局。首先修订了学校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类型定位和转型发展战略,通过“立、改、废”,建立健全与章程配套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形成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配套体系,实现了办学理念由封闭的、行政主导型的学术性人才培养,向开放的、学术与行政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学校健全了学术委员会制度。28个专业建立了董事会、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保学术组织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研究中独立行使决策、审议、评定职权,遵循学术规律,体现教授治学;完善了院系两级管理制度,扩大了二级院系自主权。

学校健全了教代会制度、党务校务公开制度、联系师生制度,拓宽了师生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的渠道,保证了整体转型的民主方向。

2.实施分类管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制度改革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是制度体系构建的关键。学校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百名博士引进计划,修订并完善了与整体转型相配套的制度68个;将全校员工划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进一步明确各类岗位人员工作职责,细化能力标准,通过分类设岗,引导教师分类发展,实现了专技人才队伍结构由单一的理论课教师为主体向双师双能型与产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转变;管理人才队伍工作状态由基于经验的被动型向基于研究的主动型转变;工勤技能人才队伍工作状态由被动等靠向主动积极转变。目前,学校聘请了75名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94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技能名师担任师范专业兼职指导教师,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3.8%。2017至2019年,引进博士135名;2名教师受聘为“长白山学者”、7人受聘为“长白山技能名师”,“双白”人才占比居省属高校前列。

3.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制度体系构建的中心任务。通过出台和修订相关制度,实现了育人机制由办学主体单一、资源自给短缺、教学封闭僵化的状态,向多元主体协同、资源互补共享、系统开放灵活的状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以教师主导的理论课教学为主,向与产业衔接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转变;课程设置由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向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重转变;教学研究由盲目自发、分散单一的理论研究为主,向聚焦教改一线亟需的应用研究转变。

截至目前,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的单位增至238家,校企联合修订了48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进行了“一二三课堂”立体设计和“活动平台+课程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数字仿真实验、在线教学监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行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法;2018年,《卓越中职教师培育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地方本科高校实施整体转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强化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应用研究落地

科学研究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是转型的内在动力要素。通过出台和修订科研业绩考核评价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实现了科学研究由基础性、学术性研究为主,向应用性、技术性研发为主转变。结合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成立了生物质功能材料交叉学科研究院、化学与工业生物工程交叉学科研究院、量子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院,吸纳博士45人。鼓励以地方产业企业应用技术研发需求为主的科研与服务研究。与5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32个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近三年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近5000万元,增长率80%,获专利授权752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5.加强服务导向,落实学生管理

学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制度体系构建的最终落脚点。学校通过出台和修订制度,从理念上提升了教职员工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实现了学生管理由管理、控制为主向服务引导为主的转变。构建了“学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课外课程体系,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自主权。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226项,累计参与2836人次,获奖1713人次。2018年7月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中历史性突破。

整体转型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地方高校面临的大挑战、大机遇、大课题,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相关企业协同,更需要高校自身多部门、多环节、多渠道共同配合与推进。制度建设是整体转型的重要保障,建设成效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资源和制度空間,另一方面取决于高校自身制度建设能力。地方高校只有不断深化制度体系改革,才能解决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整体转型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參考文献

[1]陈沛酉.高校组织转型:研究进展与分析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3):60-75.

[2]朱建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制度性困境、成因与机制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9):117-121.

[3]顾云海,刘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63-66.

[4]张烨,高松.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之要素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4):23-26.

[5]张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局与出路——美国社区学院职业化转型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4):47-54..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System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he Case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Yang Xiaodong, Zhen Guohong, Yao Liya

Abstract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sign of supporting system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system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pertinence, appropriateness, integrity and foresight. Based on this,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constructed an overall transformation system design framework including top-level design, transformation elements, system projects and system design, covering objectives, functions and content systems. We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explored new ways to seek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s.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verall transformation; systems; comprehensive reform

Author  Yang Xiaodong, professor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52); Zhen Guohong, professor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Yao Liya,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整体应用型转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