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雨
【教学目标】把握本文故国之思的痛苦感情
【教学难点】对作者在文本中体现的自嘲自侃及内在的悲痛的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作者表面的自嘲自侃,让学生把握作者内在的思念故国的悲痛情感
一、导入
师:“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明月清风四漂流。”这是《鸳鸯蝴蝶梦》的歌词,道尽了往事如梦不可追,忧愁缠绕不能散之苦。
二、梦
师:谈起梦这个话题,总是让人感慨。张岱在《陶庵梦忆序》里说“余今大梦将寤”,人生就如一场大梦,他到底做了什么梦呢?《陶庵梦忆》的序言并不长,但张岱却在序言的第4段提到了两个别人的梦,这两个梦是什么内容?
生:一个是西陵脚夫摔破酒瓮,希望这不好的现实是梦,这是一场噩梦。一个是寒士中式,害怕这美好的事情是梦,这是一场美梦。
师:希望不好的现实是梦,害怕美好的事情是梦。作者特意提到这两个人的故事,难道是他对这两个故事有特别的感受吗?这两场梦与作者的经历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作者希望这不好的现实是一场噩梦。回忆起“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这种回忆带给作者快乐,就如美梦一般,所以作者希望过去的美梦不要醒。(第二点可能比较难答,不管能不能答,都可以往下接。)
师:作者希望现实是梦,一定是因为现实太痛苦了,让人难以接受。请问陶庵的现状到底如何?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生:境遇非常凄惨。他因为国破家亡,而没有地方可去。他的头发散乱,像野人一般,故人见到他都像见到毒药猛兽,又惊愕又不敢喘气,害怕接近他。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痛苦异常的张岱。
三、忆
师:人在境遇不好时,总会怀念起当初的美好。就像弄丢项链而背债的马蒂尔德“独自坐在窗前,就回想从前的那个晚会,在那里,她当时是那样美貌,那样快活”。在这场噩梦般的境况里,作者自然会回忆如同美梦般的过去。作者过去境遇又是如何呢?
生:作者当年“生长王谢”,他穿戴极好,插簪着履,披裘穿絺;他生活极好,吃的是肥肉精米,住的是明亮宽大、美丽芬芳的屋宅,出有车舆,入有仆从。真可谓是享尽荣华富贵了。
师:如此说来,作者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吗?
生:不是。
师:既然作者不是怀念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看待过去的繁华靡丽的?这样的生活对此时的作者来说是什么?
生:作者认为现在悲惨的境遇,都是当年穷奢极欲的报应。第二自然段里作者不断提到“以……报……”,并且认为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都是“罪案”,这些罪案都在现在的报应当中显现了。
师:那么你认为作者每每回想起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作者应该是一种自责与忏悔的情感。第三段里也说到他“遥思往事,忆及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师:其实张岱还给自己写过一篇墓志铭,他说自己“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任世人说也即自己也这样认为,这是对过去深刻的忏悔,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是对自己心灵的解剖。所以每忆一次当年的繁华,内心的伤口就被撕开一次,从这个角度看,这场美梦是多么令人痛苦啊!
张岱难道只回忆了自己的生活吗?
生:他还回忆了明朝旧事。
师:回忆起明朝旧事,他是怎样的感受?
生:他是快乐、喜悦的。他像重游了旧径,重见了故人,就如同在梦里一般。
师:那为何作者又说“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生:所谓“痴人”自然指的是作者自己,“梦”指的是让作者感到快乐的明朝旧事。这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你们不要在感受到现实痛苦的我面前说起明朝旧事的美梦,这会让我感到更加痛苦。一是你们不要告诉正沉浸在明朝旧梦里的我,这只是一个梦,这太让我痛苦了。不论是怎样的理解,明朝旧事的美梦对于作为痴人的我来说都只是片刻欢愉,而片刻欢愉之后就是剧痛。
四、思
师: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了,对故国大明朝的思念对于作者来说都是痛苦。面对国破家亡的痛苦,屈灵均行吟泽畔,愤而投江;陆秀夫身负幼主,纵身跃海。作者又是否想过自我了断?
生:他想过,他给自己写了“自挽诗”,还给自己写了“墓志铭”。他提到“每欲引决”,也即他不止一次想到过要自我了断。
师:那为何他最终没有自我了断呢?
生:因为《石匮书》未成。
师:《石匮书》对作者来说为何如此重要?
生:根据99页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石匮书》是记录明代三百年史事的,是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的。因此他写《石匮书》是怀念故国,这也印证了作者为何想到“城郭人民”便“翻用自喜”。
师:作者既然因为要写《石匮书》而不能死,为什么又要提到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的事情呢?难道是又想饿死的意思吗?
生:不是,作者是说自己总是肚子饿,才意识到那些说伯夷叔齐为国饿死的人都是装饰的话,因为他自己肚子饿起来根本就受不了,更何况是饿到死了。
师:该怎么理解作者这里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并点一个学生作答,基本上答不出来。)
师:我们不妨设想,蔡佳宁对朱子键说,我昨天被妈妈冤枉了,一气之下选择绝食抗议。我说:哼!我蔡佳宁今天就是饿死!死外边儿!也坚決不吃一口饭!朱子键问:后来呢?蔡佳宁说:嘿嘿,真香!这段话是蔡佳宁的自嘲。同样的,张岱说我饿得不行了,终于发现那些说伯夷叔齐多么高尚,为国饿死的话的人,根本就是大骗子!这是一种调侃的语言,是作者对自我的嘲讽和调侃。
师:解读到这里,我还有一个疑问。最后一自然段中提到了卢生的故事,请问是什么故事?
生:是说《邯郸记》里,卢生将死时说自己的字是钟繇法帖,要流传给后世作镇世之宝。
师:作者如何看待卢生的这一做法?
生:他觉得卢生有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而且这个根性很顽固,就像佛家的舍利,经历了猛烈的劫火都烧不成灰。
师:作者说自己大梦将寤,一生将尽,还在这里写书,说自己是一个名心难化的慧业文人,他真的觉得自己不殉国难,转而写书是求取名声,名根不化吗?(生:不是)那该如何理解作者把自己写作寄托故国之思的《石匮书》的行为说成是求取名声呢?
生:这里也是作者的自侃自嘲。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和自侃自嘲的语气把最后一段表述一下吗?
生:哎!我真是像那个想不通的卢生一样,人生将尽了还在想求名声,还在写《石匮书》。我这个求名的根性哦,真是跟舍利一样那么猛烈的劫火都烧不灭呢!
师:说到自嘲自侃,我想起了这个人——夕阳西下,两人立在城楼之上,他们是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转世,拥抱着转世紫霞的夕阳武士望着孙悟空的背影说:“他好象一条狗哇!”从电影的叙事角度来看,这就是孙悟空自己说自己好像一条狗,这便是自嘲。能够说出真情的是为人,不能说出真情的是为狗。至尊宝不带上紧箍就不能救紫霞,带上紧箍就不能爱紫霞。而等到踏着七彩祥云身披金甲圣衣的盖世英雄的紫霞,直到死,都没能听见“我爱你”三个字。“他好像一条狗哇”,这是自嘲,更是咧开嘴的微笑背后痛苦的哭泣。
师:《陶庵梦忆》里世事是一场大梦,作者自责忏悔是痛,片刻欢愉是痛,自嘲自侃也是痛。这是一场痛苦的大梦。放得下就没有痛苦,而世间放得下的又有几人?放不下世外仙姝寂寞林,贾宝玉是情痴;放不下百世前缘青灯紫,至尊宝是情痴。我看张岱也是放不下的情痴,他放不下什么呢?在这里,我想联系大家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这篇文章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湖心亭看雪之时作者还有他的国,回忆湖心亭看雪之时,作者早已国破家亡。初中老师告诉你们这篇文章里最主要有白描之美,而我却觉得这篇文章里句句都是故国之思。作者站在此处回望过去,他用“崇祯五年”记时是他忘不了他的国君,他说“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是他此时无尽的孤独,特意提到客居于此的金陵人,是他此时早已是来自故国的客子,舟子感叹他是痴人,他是放不下故国之思的、痛苦难抑的情痴!所以《陶庵梦忆》就是一场情痴的故国之思。
五、总结
本单元的单元指导告诉我们,散文之所以能散而不乱,是因为有其内在的思想逻辑或者情感逻辑贯穿。在本单元里,我们看到了韩愈对于十二郎的难舍亲情,看到了苏轼对于文与可的诚挚友情,看到了方苞對于无辜者的深切同情,看到了张岱对于大明朝的痛苦思情。此情尽关人与世,人间自是有情痴。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