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而在新时代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文化的阐述与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阐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下而完成的,在人类的精神文明中充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记载,还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过程中,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对孔孟之道进行宣传教育,在佛道思想的衬托下,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既有多样性,又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化文化体系。
(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正处在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为功利在奔波,还是心存敬意与奉献,让这个社会温和而谦恭。然而,事实是对于大学文科班的学生,老师问,中国汉字的“六书”是什么;唐宋文学“八大家”是哪些;先秦时期韩非子属于哪个派别的代表人物等没有一个能完整回答。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主要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内容比较单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因此,要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充分的融合,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是要有“情感”,用语言去传达,用声音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道理去影响他们的人身,尤其是对一些古诗词的教学,有“兼济天下”的《离骚》、有弘扬“尊师重道”的《劝学》,还有凸显“孝义之道”的《陈情表》。学生整个人“浸润”在传统文化里面,不仅让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还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因此生活因它而发生变化。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推进全球化进程,关注人类根本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問题,引起了全人类的反思,人类在历时两百多年的工业革命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但“人的贪婪本性和人是自然的‘主宰这种文化价值观,使人迷醉于科技的威力,一味对自然索取和征服”,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在安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影响逐渐扩大,影响深远。“中国热”“孔子学院”等在他国异军突起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影响着世界文化发展的格局。
三、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路径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要构建合理的语文教育体系首先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次,要改变以往对教师唯高分的考核考评方式。排名、择校、绩效依然让素质教育套上应试教育的枷锁而不堪重负。再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也要纳入教师考核的内容。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指标体系。围绕这个体系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能改变人的品质,激发人的内在潜质,所以学校要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一是创设传统文化进校园环境。学校就要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养成通晓礼仪规范,懂礼行礼,践礼传礼,“与礼同行”的校园主题文化。二是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各个学科领域实际上都渗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各学科的穿插既让学生活学活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政治课时可以和《孟子》的“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讲物理可以和《墨经》相结合等。三是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通透圆润,去糟取精,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和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衔接。这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怎样合理利用,作为教师要长期作为一个课题研究,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注重古诗文教学,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容
我国的古诗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很多的古诗文都体现出了民族特色与民族品格。例如:在对中国古代女性品格、特点等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用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具有针对性对人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在我国古代中,最具有女性品格特点的人物就是李清照,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对李清照的人物性格特点、个人形象等进行描述,再对其一生的发展进行详细的讲述,与此同时,李清照针对个人一生中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诗词的创造。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在这时就是一个主要的切入点,教师要掌握好教学时机与学生的情绪,以代表性的人物对古诗词进行讲解,能够以人物为辅助,对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古诗词进行了解与学习。
四、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汉字教学策略
我国的汉字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优化,特别是楷书之前的汉字蕴含先贤的智慧,发展到今天的简化字依然凝聚了民族文化精神。在对汉字进行教学中,主要根据汉字所具有的结构特点,对每个汉字代表的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在初期开展教育中,学生很难对各种各样的汉字进行充分的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某个汉字的起源、由来、演变过程等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会对汉字有新的认识。比如人、从、众等进行探究,这些汉字我们可以发现,都是通过第一个汉字进行叠加的形式演变成为了新的汉字,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无聊,反而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并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书法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对汉字进行正确的书写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生初次接触汉字,对汉字的结构、书写顺序了解得很少,导致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对汉字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到对学生的书法练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设专门的书法教学课。在书法练习中,重点进行毛笔字的书写,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耐心进行培养,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书写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特点,体会到汉字自身的魅力。《淮南子·本经训》里写道:“昔者仓颉造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汉字犹如一道光亮,划过时空照亮了人类史前的蒙昧与黑暗。
(三)诵读经典教学策略
“教书育人”是教育教学的宗旨,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要重点地突出教育核心。在我国传统文化诵读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一些经典的故事、寓言故事等進行引导性诵读,用诵读的方式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让学生对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必要的经典作品让学生熟练诵读后进行背诵,不仅让学生对汉字进行了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知识不断的丰富。
(四)古诗文教学策略
古人曰:诗言志,歌永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无不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育教学中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具有美感的文化作品。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学习与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相结合,能够滋润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嚼诗可以怡情。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正应该给学生这样的一份馈赠,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能享有这份奢侈——“诗意栖居”。
综上所述,语文的教育教学“只有融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之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新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延续其生命、彰显其价值、展示其魅力,中华文化的发展才不至于断裂”。《意见》指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我想这应当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