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6例疗效分析

2019-09-25 06:03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感症候葛根

李 新

(登封市中医院,河南登封 452470)

小儿外感发热在西医中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病程周期短、发病急等特点,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可引起中耳炎、肺炎,甚者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治疗,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但存在反复发作、效果维持时间短等局限性[2]。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多是由外感邪气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广义上属伤寒范畴。由于儿童属纯阳之体,故本研究以“发表不远热”为治疗宗旨,再搭配清热解肌之药,即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达到了增强正气、疏解郁热、外解风寒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外感发热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02±0.56)岁,病程5h~48h,平均病程(26.12±3.28)h;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12±0.62)岁,病程6h~45h,平均病程(25.85±3.23)h。

诊断标准:⑴所有患儿均符合王卫平主编的《儿科学》[3]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即①有流涕、鼻塞、咳嗽、发热、喷嚏等症状;②扁桃体未见肿大,咽部轻度充血或无充血,肺部听诊未见异常。⑵所有患儿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风寒束表证诊断标准,即:主症见恶寒、发热;次症见咳痰、咳嗽、鼻塞、少汗或无汗、喷嚏;舌脉见脉浮缓、舌苔薄白;指纹浮红。主症必备,次症符合任意一项或以上,舌脉符合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⑴所有患儿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⑵所有患儿就诊前均未进行系统治疗;⑶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合并先天性脏器功能障碍患儿;⑵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患儿;⑶合并肺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制药有效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口服,根据体重10mg/kg顿服(第1日最大量不超过0.5g),第2~3日,每日按体重5mg/kg顿服(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三氮核苷片(病毒唑)(上海信宜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57)0.8g每日;体温高于38.5℃时可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共治疗3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药方组成为:山药6g、炒麦芽6g、葛根12g、白芍6g、桂枝6g、山楂6g、生姜9g、红枣3枚、炙甘草6g(均我院中药房统一提供中药饮片),根据年龄酌情加减药物剂量,每日1付,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50ml,共治疗3d。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vs82.61%,P<0.05)。见表1:

1.3.1 治疗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痊愈:服药48h内,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积分值降低≥95%;显效:服药48h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积分值降低≥70%;有效:服药48h内,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积分值降低≥30%;无效:服药48h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体温无明显变化,中医症候积分值降低不足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中医症候评分: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每项指标分为正常、轻、中、重4个等级,其中将主症发热记为0、2、4、6分,分别对应4个等级,其余次症记分为0、1、2、3分,分别对应4个等级。

1.3.3 临床症状:⑴退热起效时间,即开始应用药物治疗至体温下降>0.5℃的时间。⑵退热时间,记录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然后再继续观察患儿体温,若体温不继续上升,则以此作为退热时间。

1.3.4 不良反应:观察所有患儿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腹泻、腹痛等。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及退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儿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及退热时间比较(± s )

表2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及退热时间比较(± s )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中医症候总积分 退热起效时间(h) 退热时间(h)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6) 9.89±2.18 5.12±1.85a 4.86±1.86 29.02±5.02观察组(n=46) 9.92±2.15 3.08±1.25a 3.68±1.05 21.02±3.85 t 0.067 6.197 3.762 8.566 P 0.947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35%vs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若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邪易干,稚阳体”的体质特点,其内易受饮食所伤、外易感风邪,抵抗力较低,正邪相争,导致发热[5]。中医在选取方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时应遵循以下几点思路:⑴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质相对成人较弱(正气不足),且小儿喜食冰冻食物,易损害阳气,固易引起防御功能失调。当外邪侵袭机体时,正气不足以祛邪,故外邪入侵造成小儿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小儿出现各种病症。⑵儿童是“纯阳之体”,易热易寒,易实易虚,被风寒之邪入侵机体后可入里化热。对于儿童风寒束表证,若仅用解表辛温药易导致表寒虽散但未能除热,且易助内热,故在应用驱寒解表辛温药物时搭配退热解肌的药物,温清共用,以解寒热。⑶在治疗小儿疾病时还应注意小儿脾阳不足,而脾胃健运可增强抵抗力、预防病邪入侵、利于病邪早日消退,故还需与健脾运脾药物配伍治疗[6]。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的代表药方。其方中山药性平、味甘,具有益肺生津、养胃健脾的功效;炒麦芽性平、味甘,具有开胃健脾、消食运气的功效;山楂微温,性味酸,具有散瘀行气、化积消食的功效[7]。三药配伍,共奏消食开胃,健脾行气的功效。葛根味甘、平,具有祛风解肌、升阳发表、生津润燥、宣通经气的功效;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扶本固阳、祛寒运气的功效,与葛根相配伍共奏解肌发表,宣通经气的功效。白芍性微寒味微酸,具有止汗收敛的功效,与桂枝相配伍有温中养胃之功;生姜味辛温,具有暖胃和中、解表祛寒的功效;红枣性甘温,具有安内养营,生津酸甘的功效;灸甘草性味甘平,有调和中气,调和诸药的功效。诸药配伍具有退热疏风,解表发汗,健脾运气的功效[8]。为此,本研究探讨了西药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西药联合桂枝加葛根汤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要理想。同时,由于桂枝加葛根汤具有养胃健脾、扶阳驱邪的作用,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亦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的安全性亦较好。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外感症候葛根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