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乾 栾波 王积辉
【摘要】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遴选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分别行关节镜微创手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80.57±9.62)min,术中出血量为(108.97±18.24)ml,伤口愈合时间为(7.29±1.86)d,住院时间为(7.64±1.95)d,治疗后的HSS评分为(86.17±8.04)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242-0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于交通事故的负重型关节内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约为1%,在老年所有骨折类型中的占比约为8%,因骨折累及关节面,可导致其劈裂、坍塌而不平整,进而改变下肢力线,影响关节稳定性和功能,且常伴创伤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笔者将1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在改善膝关节功能等方面效果颇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经三维CT重建、MRI、X线片检查而确诊,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男性人数分别为12例、10例,女性人数分别4例、6例,年龄分别为(45.87±8.16)岁、(48.09±7.53)岁。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均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关节镜微创手术;患者经硬膜外持续麻醉后,固定患肢于股部固定架上,绑上止血带,于膝关节外侧、前内部位入路,判断骨折类型、范围、部位、是否合并韧带和半月板损伤,之后对关节腔进行灌洗,将软骨碎片、游离骨、瘀血清除干净后,暴露塌陷、劈裂的胫骨平台。若患者为Schatzker I型骨折,可对劈裂骨折片实施挤压复位,经皮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若为II~Ⅲ型骨折,于胫骨平台下开一骨窗,将柯氏针插至骨折块中,将套管挤压器打入并使骨块抬高,观察骨折良好复位后,将挤压器、柯氏针拔出;若为Ⅳ型骨折,于C臂X线机下复位,将自体骨填充至塌陷关节面下方,予以松质骨螺丝钉和钢板固定。若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则参考损伤程度切除或缝合修复受损半月板;若患者韧带损伤,则关节镜下重建。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骨外侧L形入口,打开关节囊,将胫骨平台端暴露出来,直视下对骨折块、胫骨内侧壁、关节面进行复位,C臂X线机下观察已经良好复位后,应用松质骨螺丝钉和钢板固定。两组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参考骨折稳定性和伤口愈合情况制定锻炼方案,手术2个月后根据愈合情况进行部分负重锻炼,手术3个月后当X线下可见骨折良好愈合后完全负重。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应用美国特种外科(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的X2检验、T检验来分析两组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间的差异,P<0.05时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分析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80.57±9.62)min,术中出血量为(108.97±18.24)ml,伤口愈合时间为(7.29±1.86)d,住院时间为(7.64±1.95)d,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膝关节功能分析 治疗后,两组的HSS评分均增加(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的HSS评分为(86.17±8.04)分,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的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为12.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3.8647,P<0.05)。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松质骨,当遭受外界高能量暴力时会发生骨折,损伤关节面,并常合并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2,3]。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迅速调整关节面的解剖对合关系,对局部软组织实施保护措施,防止发生粘连、畸形等情况,修复受损膝关节功能[4,5]。传统开放手术虽易于操作,但创伤大,暴露面积大,会破坏血液运动和关节结构,且不能及时发现关节内部的合并伤,影响患者康复进程[6]。
本研究分析了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治疗组应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该术式具如下优势:(1)无需切开关节囊,需剥离的组织少,不会明显损伤附近软组织,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所致创伤,并且可清晰观察到关节腔内部情况、关节面移位和坍塌程度,可彻底清除关节积液、增生的滑膜、骨折碎片等[7];(2)可获得良好术野,利于清晰观察到螺钉固定情况,实现准确复位,减少检查频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80.57±9.62)min,术中出血量为(108.97±18.24)ml,伤口愈合时间为(7.29±1.86)d,住院时间为(7.64±1.95)d,治疗后的HSS评分为(86.17±8.04)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比之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故证实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的效果颇优。
综上,关节镜微创手术可有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和患者康复速度,迅速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彬,谢波,郑磊,茶晓峰,吴东海.骨间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8,47(21):2822-2824+2827.
[2] 袁亮,吕扬,周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9):3097-3102.
[3] 刘名,顾健,王凯,等.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和膝关节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5):79-82.
[4] 曹伟.关节镜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6例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1-4.
[5] 张松,胡海清.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0):1902-1905.
[6] 刘念,张红,宋晓飞.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9):31-35.
[7] 胡申,黄文舟,陈永华,等.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翻修的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7):662-664.
[8] 孙鹏,贺松.关节镜下胫骨平台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及術后恢复情况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1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