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吴江月 孙乐
【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72例于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不考虑任何因素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成每组36例的两组,作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对常规组儿童采取6个月的常规康复护理,同时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进行引导式教育。结果:常规组在接受护理后GMFM能区评分67.25±5.65,有效率为72.22%。实验组GMFM能区评分82.47±7.23,有效率为91.67%,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将引导式教育加入到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可以提升护理效果以及有效率,就本次研究来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适合进行推广。
【关键词】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R8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45-02
前言:引导式教育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是一种应用于治疗的特殊教育方法。该方法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与教育,并配合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法,从而调动患者身体的潜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将引导式教育应用到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可以使调动儿童的兴趣,使其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我们对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对收治的脑瘫儿童进行引导式教育,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脑瘫儿童。选取的患者满足以下几点::①8-14周岁;②机体对药物没有产生依赖性;③没有重大疾病的病史;④近期没有接受过其它手术;⑤心肺功能保持正常水平;⑥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存在以下一点或几点的患者需要被排除:①患者对护理有严重抵触心理;②家属对我院的此项研究不支持;③患者有器官功能障碍。共选取了72例患者,为每一个个体进行编号,并通过计算机随机进行号码分组,共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8.2~13.7,平均(11.3±2.7)岁,GMFM能区评分39.2~43.7。常规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8.6~12.9,平均(10.4±2.7)岁,GMFM能区评分38.2~42.1。两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无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常规组脑瘫儿童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并保证取得儿童监护人同意并在监护人的监督下进行。实验组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接受6个月我院提供的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以及引导式教育的人员都是我院有相关资格的医护人员,并且有10年以上的相关经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儿童的监控,一旦儿童出现异常情况,立刻中止护理工作。研究中如果出现干扰因素,则需要立刻停止研究,并将已获得的数据作废。
护理方法:(1)常规组:常规康复护理,由护理人员与治疗时协同完成,对儿童进行每天半小时的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头部控制、行走、翻身等正常儿童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整个过程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且每周不可超过6次。
(2)实验组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进行引导式教育,由治疗师作为引导人员,在护理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下完成所有的康复内容,目的是使儿童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并且激发其参与训练的兴趣,从而提升其运動、语言、感知等能力。①心理护理:脑瘫儿童可能存在自卑、自闭等信息,为避免会影响护理效果,应通过安慰、表扬等方式来使儿童的情绪可以稳定,并逐渐与治疗师建立起朋友关系。同时,要将儿童进行分组,使他们可以相互交流,从而在护理中感受到乐趣。②运动障碍护理:通过示范、奖励等方式引导儿童进行训练,提高其积极性,达到锻炼的目的。在训练前,应当由治疗时对各种动作进行示范,在儿童完成了训练内容时,应当对其进行奖励,提高儿童自主性,减少对其产生的压力,使其在训练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自信心③生活能力护理:以引导的方式使儿童可以逐渐恢复生活能力,从而在生活中不过度依赖家长的帮助。根据儿童的情况,训练其坐姿、饮食、如厕等日常行为,使其逐渐养成习惯,并具有相应的能力。④语言训练护理:首先让儿童保持端正的坐姿,并且通过敲打桌面、喊名字等方式使其集中注意力,从词语开始进行阅读训练。
观察指标:护理前后通过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儿童进行测试,并获得能区评分。治疗效果包含显著、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护理后能区评分提升超过50%为显著,50%~30%为有效,低于30%视为无效。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
2 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儿童在接受康复护理后,GMFM能区评分都有提高,实验组护理前41.12±5.12,护理后82.47±7.23,常规组护理前42.35±6.21,护理后67.25±5.65。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1.67%,常规组为72.2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常规组。
3 讨论
常规的康复护理中,儿童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一些儿童还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根据调查研究,如果可以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治疗中,就可以使其各方面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脑瘫儿童也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所以在护理中,应当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其兴趣,并且使整个治疗过程可以在轻松地状态下完成。
参考文献:
[1] 景玉珍,周青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56-2258.
[2] 陈玉芬,李蔷,罗娟子.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7,2(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