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9-09-24 02:12李静
现代交际 2019年13期
关键词:认同提升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静

摘要:当前“95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力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高校在校“95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实证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影响因素,尝试提出提升其认同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认同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212-0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在广大青年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阐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为进一步准确了解“95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围繞大学生对其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期得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践行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提升高校“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提升高校“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对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不竭动力。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其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引导其正确认识和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角度出发,实现了从根本上丰富和充实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2.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95后”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力量,其人格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且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若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95后”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其自身发展,也间接影响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

欲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亟需提升“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只有大学生从根本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中强调:“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青年才能在新时代浪潮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中国梦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千年的回响和百年的渴望,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大力培育大学生成为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息息相关。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但随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面对社会发展变迁的带来的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呈现出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信仰匮乏。随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变迁,多元思想、信念和价值观的侵入,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思想和理想信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坚定、明确、理性的政治信仰作支撑,目前,部分“95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整体上呈现出政治信仰匮乏、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系统认识。目前看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呈现出极为不均衡的态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95后”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但能够准确无误地选出三个层面内容的人数略低。且存在部分大学生未能充分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弱化现象。现阶段,存在小部分“95后”大学生在面对价值取向时,出现了偏差,体现在价值选择功利化、急功近利等现象。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扭曲,逐渐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弱化现象。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和国家间交流合作的深化,西方文化逐渐开始影响中国大学生。多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95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这些西方价值观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部分消极的内容,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在道德和价值选择上迷失自我。

(2)学校因素。学校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场所,对其认同发挥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和提升。高校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如何改变并创新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当代“95后”大学生价值观多样的现实特点出发,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借用新媒体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由被动的被灌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接受,是当前学校思政任务亟需完善的领域。

(3)家庭因素。家庭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对个体的作用意义非凡。各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及生活習惯和方式直接影响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家庭影响因素体现在以下几点: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行为举止及教育理念。家庭氛围对个体人格的塑造影响重大,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缺陷家庭等情况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塑造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个人因素。一般来说在进入高校时,大学生的心智大部分都还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整体环境都有较大改变,此时的大学生个体意识、自我价值都在逐渐发生改变。

但大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思想判断能力不稳定,加上社会实践经验的匮乏,在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分辨与选择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政治信仰不理性、不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识等情况,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提升策略

1.强化认知——利用好高校“思政课堂”主渠道

“思政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把握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当前“枯燥”“理论性太强”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堂的代名词。当代“95后”大学生,在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往往表现出不感兴趣、排斥等。高校要充分运用思政课这一重要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政教师在为当代大学生传授思政理论内容时,亟需转变、创新教学教育方式方法,运用新媒体的方式,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论内涵,使当代大学生不仅做到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2.加强网络思政载体建设——利用好“新媒体”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平台逐渐占据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课堂,成为思政课堂的重要载体。应用用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互联网+思政教育”时代十分重要的新抓手。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主要渠道,高校要顺应趋势,加强网络思政载体建设,大力创新思维,借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上加线下等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

3.提升情感认为和行为认同——利用好“第二课堂”阵地

高校“第二课堂”是加强对学生管理教育的有力延伸。利用好高校“第二课堂”,开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如通过开展线下实践教育活动,促使高校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情感和行为上产生积极认同;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将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奉献精神,在奉献中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以此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实现自觉践行和广泛传播——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

在当代高校中,社会实践活动仍为思政教育十分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青年学生不仅可以锻炼长才干、拓眼界,更重要的是受教育、做贡献,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目前,大多数学生对通过社会实践来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目的,表示认可和赞同。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现状,高校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可通过开展国情社情观察、革命基地教育、社会调研和生活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全面了解国情、客观认知社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推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自觉践行并广泛向外传播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段海超,蒲清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2]卢黎歌,吴欢.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36).

[3]杨永建,钱秋蓉.边疆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学术探索,2016(11).

[4]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5]郭新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调查研究[J].前言,2017(2).

[6]王新强,朱志敏.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力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7(3).

[7]王国伟.新形势下农民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分析——基于全国2142份问卷的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认同提升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