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框架下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2019-09-23 08:29李念平童永川何仕乾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课程标准高中

李念平 童永川 何仕乾

摘   要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新课程标准培训是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契机。结合重庆市Y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培训案例,阐述了TPACK理论框架下新课程标准培训的设计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过专题化重构进行学科内容知识(CK)培训,通过项目式设计进行教学法知识(PK)培训,通过数字资源和工具的开发与运用进行技术知识(TK)培训。

关键词TPACK  高中  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  教师培训

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新时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必然要求,TPACK框架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是改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契机,有必要将TPACK框架理论成果应用于新课程标准培訓。

一、TPACK框架概述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写成TPACK,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年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融入教育技术后提出的概念。TPACK 理论框架包含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个核心要素。三个核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合[1]。

二、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设计

根据TPACK框架,教师不但要具备学科内容的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的知识,还必须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因此,课程标准的培训应该整合这三方面的内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部分的培训,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重构”来设计,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专题化重构来实现学科知识培训,再通过对专题进行项目式设计来实现教学方法知识培训,最后通过项目的数字化重构来实现技术知识培训[2]。培训总体框架设计见表1。

培训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的数字化资源和环境设计见图1。

三、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实施

1.培训准备阶段

培训前要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立培训导学案,开发必要的交互功能,建立学习账号,设置学习权限,为培训做好资源上的准备;要阐明培训意图、选题意义和注意事项,为培训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要介绍培训方式、学习环境,演示基本操作,为培训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2.学科内容知识(CK)培训阶段

新课程标准是分模块独立提出内容要求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容要求存在重复、交叉和关联。如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分“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提出,每个模块有8条内容要求。由于两个模块的内容要求之间存在重复、交叉和关联,所以有必要进行整合。因此,围绕专题化重构来实施学科内容知识(CK)阶段的培训,具体实施过程见表2。

本阶段培训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和重组来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形成必修课程知识体系统图(见图2),形成课程理解、数字化学习、终端系统、数据的编码、数据加工与管理、传感系统、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新兴技术8个专题序列。从思想、技术准备开始,先终端后网络、先局部后系统、先使用后开发、先易后难,逐步加深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的理解,增强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的意识。在专题设计的具体操作方面,为了不偏离课程标准,要求使用统一制定的专题设计模板。

3.教学法知识(PK)培训阶段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的问题驱动,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实践探索,从而获知识、提升能力的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挖掘知识及其运用情境的教育因素,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3]。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要求在项目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因此,本阶段培训任务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项目设计,目的是让教师体验项目式教学方法,提高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具体实施过程见表3。

项目设计要求考虑学情,贴近生活,挖掘育人功能。参与培训教师设计的“谁是父母的小棉袄”探究项目,在达成学科目标的同时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围绕终端系统专题设计的“终端系统国产硬软件现状分析”项目,在达成学科目标的同时融入了家国情怀教育;设计开发“石头剪子布”小游戏项目,在达成算法与程序设计学科目标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网络赌博和游戏规则的设置,渗透人格修养教育。

4.技术知识(TK)培训阶段

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体现,是数字化时代的必备能力。新课程标准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确定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提出了“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实施建议。本阶段培训目标是学习网络课程的建设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师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主要任务是利用Moodle系统,为项目开发网络课程和数字资源,实现项目需要的交互功能。具体实施过程见表4。

图3是参与培训的教师围绕数据信息的加工设计的“谁是父母的小棉袄”探究项目的网络课程单元。主要由项目简介、学案、问卷调查、展示交流、作业提交、数据上报几个模块组成。其中学案是串联项目环节,明确要求步骤,组织学习资源,引导项目学习的指南,包含图文、微课、试题等学习资源。

四、培訓总结

基于TPACK理论框架设计的新课标培训,突出了三个核心要素:通过专题化重构进行学科内容知识(CK)培训,通过项目式设计进行教学法知识(PK)培训,通过数字资源和工具的开发和运用进行技术知识(TK)培训。参培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是参与者,又是创造者,还是分享者。采用网络课程呈现培训资源,组织线下活动,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培训,收到了实效。

参考文献

[1] 徐鹏,刘艳华,王以宁,张海.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测量方法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2).

[2] 李念平.TPACK理论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培训设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5).

[3] 张文兰,张思琦,林君芬,吴琼,陈淑兰.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2).

[作者:李念平(1972-),男,重庆永川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高级教师;童永川(1968-),男,重庆铜梁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实习指导教师,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高级教师;何仕乾(1973-),男,四川盐亭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实习指导教师,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课程标准高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