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介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已然成了我们新的时代背景。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话语受到冲击。因此,要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各要素入手,分析其现实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实现其困境的超越。
关键词新媒体 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体系 困境
当前,我们已然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1]因此,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成为必要且紧急的任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相关原则方法传播的、为达到特定教育目的的语言符号系统,它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要媒介。但在新媒体视域下,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着尴尬困境,亟须研究和解决。
新媒体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是一个全球化的广阔环境,话语环境的改变导致其话语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应然与实然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话语体系实效性降低。
1.网络环境的虚拟化限制话语转换
新媒体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媒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话语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首先必须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有效转化,而由于新媒体环境下虚拟化的特征,使得话语转化存在一定的困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风险性增加[2]。网络环境下,交往方式的虚拟化成为现代交往的基本形态之一,人们总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释放自己,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进行的交往以及表达的内容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而学生作为主要的网络空间生存群体之一,迫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拓展网络话语空间,然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中的表达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2.新型交往方式弱化主客体有效互动
首先,表达的平等性导致主体话语控制力减弱。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图式是教育者传道授业和受教育者无条件接受,话语主体即权威,话语控制力较强,客体则处于失语状态。而新媒体视域下,平等交流是最基本的交往方式,教育者的控制力减弱,一方面使得客体具有了一定话语权,另一方面又会使得教育效果减弱。其次,交往的隐匿性致使主客体之间有效互动受阻。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双方往往进行直接的近距离沟通,他们不仅依靠话语进行交流,同时肢体动作传达的话语信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双方的互动由于双方的隐匿性,肢体语言在其中几近消失,因此其原本的作用也难以发挥,这就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很难被把握,同时教育者微动作提醒和警示作用消失,这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3.全球化话语冲击话语内容
新媒体视域下,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海量传播,来自全世界的信息不断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话语群。而全球化话语体系作为整合力较强的话语体系,在诸多类型的话语体系中居于强势地位,不断解构着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3]。而在这个体系中,西方占据着话语霸权,并通过话语霸权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新媒体开放的环境恰恰为其提供了条件,不断挤压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空间。
4.信息传递即时性降低话语传播方式效用
新媒体即时性的传播方式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的吸引力降低。传统教育往往通过在课堂这样较为固定的场所以及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时空限制,模式固化。而新媒体具有即时互动的特点,通过新媒体信息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受教育者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同时,受教育者往往通过微媒体寻求志趣相投的群体部落,并且沟通交流呈现时间短、频率高的特点,这就使得固定的话语传播方式失去其原有的吸引力和效用。
5.环境开放性减缓话语体系重构效率
传统媒体环境与新媒体环境差异较大,对于话语体系来说,二者所形成的语境大有不同,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中话语体系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存在差异,由此形成的语言规则、原则以及规律也不同,因此在新媒体这样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语境中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当前教育话语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要想使新的话语体系在新媒体视域下迅速实现组合重构,适应其开放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媒体视域下,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出现的困境阻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而相对于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显得更为关键,因此,必须对困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研究,从而为其困境超越提供依据和支撑。
1.话语客体自身素质增强
首先,话语客体的主体意识增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深入,公共话语空间不断扩大,而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学生在新媒体公共话语平台上接受知识,同时发表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其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其次,话语客体的价值取向多元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国外新颖的思想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學生的价值取向向多元化转变,而价值取向对其思想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特点成为现实问题。
2.话语内容脱离生活世界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4]而理论要满足需要,首先理论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容。相比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话语内容出现明显的脱离现实需要的状况。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以及相关参考书的政治性以及理论性较强,对现实生活问题反映较少,这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难以与自我生活世界联系,不免产生逆反厌恶情绪。
3.语用主体发生错位
新媒体视域下,由于话语客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于话语主体,而话语主体的专业理论知识优于话语客体,话语客体乐于接受生活化以及新型网络话语,而话语主体仍然停留于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就使得语用主体双方在话语内容的认同接受方面存在偏差,使得二者交流受阻。其次,在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主体始终掌握话语霸权,话语客体只是进行知识的接受,缺乏真诚的知识性交流与沟通,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单纯的灌输往往导致其内心的抗拒,新媒體视域下,这种不对等的交往方式显得格格不入。
4.话语创新力不足
理论源于实践,随着现实状况的变化,理论内容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以开放的姿态不断进行创新丰富。新媒体视域下,信息环境不断开放,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在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吸取为自身所需的要素,不断丰富自身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始终未能对世界新的变化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分析,导致自身创新能力不足。
针对新媒体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应运用新媒体提供的有利条件,提出针对性策略。
1.提高话语主体素质,做新媒体时代的人
首先,要转变理念,树立新媒体思维。新媒体视域下,教育者首先要认同新媒体,转变观念,树立新媒体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以及新事物带来的变化,改变传统的刻板思维,将新媒体思维渗透到生活以及教学活动中。其次,要掌握运用新媒体的技能,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或者教育主体主动去学习运用新媒体的技能,比如基本的办公软件的应用、电脑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话语主体要“主动放权”,将自己的话语权部分转移给客体,使其也有行使自身权利和发声的机会,逐渐转变观念,树立平等对话的思维。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在教育中融入情感因素,在双方平等交流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话语内容,符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话语内容的变革是整个话语体系变革的核心内容。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应丰富理论内容,关注社会现实,引发受教育者的共鸣。首先,要体现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当今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新媒体视域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弘扬主旋律。其次,要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优秀话语资源。最后,还要借鉴优秀网络话语。网络话语以其丰富、幽默、简洁等特征受到学生的极大关注和欢迎,因此,教育者应抛却对网络话语的漠视与偏见,了解网络话语的特点并加以运用,借鉴有益的网络新兴话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
3.创新话语方式,借鉴新媒体传播形式
从本质上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双方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反映教育双方之间的一种关系。首先,教育者要由把控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变。新媒体视域下,话语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借鉴新媒体开放包容的特点,由传统的控制式和规劝式话语向对话式话语转变,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二者是平等的对话者关系。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僵化教条式的话语表达方式,融入情感因素,实现教育的本真意义。其次,由单一的话语传播渠道向多元渠道转变。新媒体视域下,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因此,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而应该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进行传播,以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特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最后,将传统话语用新的方式表达出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处理等,将话语内容进行加工,以录像、图表、短片等学生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多角度地对同一教育主题内容进行诠释,使其生动具体,更有利于教育对象主动接受并理解相关内容。新媒体环境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善于抓住其特殊的环境特点,有条理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正确的观念引领、道德规范等层面的影响。
4.营造良好的话语传播的新媒体环境
话语环境是语境构成的客观要素,优化话语环境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创建新媒体话语平台。在网络语境中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平台,使得话语主客体双方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内更好地交流沟通,引导话语传播形成秩序,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话语体系,加速相关网站、制度条例的建设和推广。要实时变更调整网站内容形式,抓住网络话语的控制权,全面推进平台建设。其次,优化网络话语环境。积极争夺网络话语权,用符合主流价值倡导的言语填充网络空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目标之一是从思想方面介入,教育、培养将来社会各个领域的继承人与建设者,传播主流价值,扩大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因此,网络语境中话语环境建设也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同时,要秉承开放、包容、坚决的态度规范网络语境中的话语,营造良好的话语氛围,创建适合话语生长的土壤。
当前,新媒体作为我国新型的时代背景,构成了话语言说的现实环境,它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因此,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在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语境,尽量规避消极因素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赵鑫.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5.
[3] 徐媛.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唐家州(1975-),男,四川泸县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