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视域下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9-09-23 08:29肖林朱智慧于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践导向教育科研小学教师

肖林 朱智慧 于波

摘   要 教育科研对于小学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实践导向的视角,对广西百色市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科研意识偏离实践导向、科研能力整体偏弱、缺乏实践研究体系、科研支持条件薄弱等,是影响其教育科研质量的主要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明确科研定位,突出实践取向;理清思路,构建实践研究体系;完善支持条件,营造科研氛围。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实践导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但不见得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反思。他们易于凭借积累的有限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使得知识结构定型、思维定势和经验主义倾向,从而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停滞不前”[1]。因此,为了摆脱教育教学能力停滞不前的窘境,则需要教师对其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和反思。然而,与专业研究者不同,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往往是一种“实践导向”的教育科研活动,即以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的有效性加以验证和反思的过程。它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直接性。旨在直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非以构建教育理论为主。第二,情境性。这些问题通常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相关联,需要教师从问题情境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第三,验证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之后,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验证已有途径和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拟从“实践导向”的研究视角,对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开展调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题及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策略,以期对职后小学教师的培养有所启示。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

如何测量和评价教育科研现状,不同研究者的界定略有差异。李建辉认为,教育科研现状主要涉及科研价值、知识能力、方法技术、影响因素、困难问题、条件支持等方面[2]。解腊梅认为,教育科研现状由科研目的、科研成果、科研意愿、科研能力等方面构成[3]。吕世虎主要从科研认识、科研情况、科研能力、科研优势与困难等测量教师的科研情况[4]。综述以上观点,发现已有研究者关注的教育科研现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科研情况、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和科研条件等五个维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导向”教育科研内涵的界定及特点,自编设计了《实践导向视域下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共36题,其中,1~6题为基本信息采集题,7~8题主要调查科研情况,9~11题主要调查科研意识,12~30题主要调查科研能力(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法,分别赋值选项“完全可以”5分,“基本可以”4分,“说不清楚”3分,“基本不行”2分,“完全不行”1分),31~32题主要调查科研影响因素,33~36题主要调查科研支持条件。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选取右江区、田东县、凌云县和那坡县为样本区县,并对各区县的部分城区小学、镇区小学和乡村小学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总计发放问卷271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69.74%。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78.31%。问卷回收后,对其统一编号,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育科研质量整体欠佳

教育科研质量主要体现于课题研究以及学术论文两个方面。课题研究方面,小学教师参与课题总数为145项,且44.6%的教师从未参与课题研究,说明课题研究的数量还较少,且接近五成教师缺乏研究经历。另外,课题研究主要停留于校级和县级等较低层次,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还较少。学术论文方面,49.3%的教师从未发表过研究论文。且在已有学术论文中,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普通期刊,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尤为少见。

2.教育科研意识存在偏差

科研意识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力,主要表现于科研态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及科研目的。科研态度方面,虽然有78.4%的教师能够积极从事教育科研,然而,21.6%的教师却认为,教育科研可有可无、与己无关和纯属无用,这说明不少教师对教育科研持消极态度。科研与教学关系方面,多数教师认为从事研究能够丰富学科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然而,21.6%和13.5%的教师认为,科研可能加重教学负担和影响学生成绩,这种将教学负担以及学生成绩部分归咎于教育科研,必将导致教师将科研排除于教学之外。科研目的方面,虽然八成左右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教学实践,然而,31.6%教师的科研目的在于探究教学理论,33.4%教师在于完成科研任务,39.2%教师在于晋升职称。这说明他们虽然能够认识到科研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却也存在科研意识偏离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

3.教育科研整体能力偏弱

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文献的收集与处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的实施及研究成果的撰写等维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育科研能力整体均值为3.395,介于“说不清楚”和“基本可以”之间,说明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整体能力偏弱,且对教育科研能力的认识还存在模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课题的选择能力兹待提升

选择研究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决定了其研究方向和水平。选择课题方面,均值为3.490,说明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亟待提升。具体表现为,81%的教师能够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进行选题,74.3%的教师能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抽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选题,62.8%的教师能够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选题,58.8%的教师能够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选题。

(2)文献收集与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文献收集与处理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文献的基础上,才能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不足。总体来看,该维度均值为3.542,说明教育文献收集与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具体表现为,70.3%的教师能够从专业数据库查阅教育文献,62.9%的教师能够将教育文献进行明确的分类整理,43.2%的教师能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不足,说明接近六成教师教育文献的分析能力还特别薄弱。

(3)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设计研究方案是对教育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设计,是确保其质量的关键环节。设计研究方案方面,均值为3.394,说明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有待加强。具体表现为,58.8%的教师能够根据课题研究背景分析研究意义,52.0%教师能够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60.1%的教师能够根据研究需要选择研究方法,54.7%的教师能够分析研究思路,44.6%的教师能够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说明超过四成教师还缺乏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

(4)研究过程的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过程的实施是将研究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总体来看,该维度均值为3.387,说明教师的科研实施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45.3%的教师不能合理安排研究进程,41.9%的教师不能较好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实验研究等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67.6%的教师不能运用EXCEL或SPSS对数据材料进行分析,36.5%的教师不能对文字资料进行分析。

(5)研究成果的撰写能力最为缺乏

撰写研究成果是对整个教育研究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升华,它关系到整个科研工作的成效。总体来看,该维度均值为3.162,明显低于其它能力维度,说明撰写研究成果的能力最为缺乏。主要表现为,57.4%的教师不能准确提炼研究成果,51.3%的教师不能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说明在研究成果的提炼及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方面,还特别偏弱。

4.教育科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影响教师科研的因素主要涉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方面,71.6%的教师缺乏研究热情和52.0%的教师认为科研脱离教学,验证科研意识存在偏差必将影响教师科研行为。69.6%的教师缺乏研究经验和66.9%的教师基础薄弱,说明科研能力薄弱是影响教师从事研究的关键因素。外部因数方面,84.5%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忙,41.2%的教师认为缺少时间,均是将科研排除于教学的集中体现。41.9%的教师认为社会风气懒散,72.3%教师认为缺乏专家指导,说明影响教师科研的因素还涉及科研氛围和科研指导。

5.教育科研条件支持较为薄弱

教育科研的条件支持包括科研制度、科研组织、科研活动和科研保障等支持。科研制度方面,超过半数学校还未明确制定科研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甚至27.7%的学校还未制定任何科研制度,说明还缺乏合理的科研制度支持,从而造成科研管理混乱的局面。科研组织方面,27.0%的教师认为学校科研机构基本是形式。此外,33.1%的学校未成立任何科研机构,说明超过三成小学还缺乏科研组织支持,可能会造成各自为战的问题。科研活动方面,超过三成学校或能够开展校本教研或组织教师申报课题或参与科研培训,但20.9%的学校未开展任何科研活动,说明科研活动的开展还较为缺乏和单一。科研保障方面,虽然部分学校提供了科研时间、资料设备和研究经费,然而,还有41.2%的学校未提供任何保障,说明超过四成小学科研保障支持尚属薄弱,必将影响教师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科研意識偏离实践,影响科研行为

教育科研实践依然维艰,教育科研质量依旧不佳。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偏离实践导向,导致其对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等认识不清,从而影响科研行为。例如,有些教师认为科研脱离教学,可能影响学生成绩,从而成为“科研无用论”的坚定拥护者。有些教师从事科研仅满足于职称晋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必将导致科研精神的缺失。

(2)科研能力整体偏弱,缺乏实践体系

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质量偏低,关键在于教育科研基础薄弱,研究能力整体偏低,导致其选择研究课题、文献收集与处理、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撰写研究成果等均存在困难。造成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和能力偏低,固然有职前教育培养的问题,但关键还在于职后科研训练体系的缺乏,使其难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其科研能力。

(3)科研支持较为缺乏,急需加强保障

导致教育科研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支持条件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科研制度、科研组织、科研活动、科研指导、科研氛围和条件保障,从而难以保证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2.研究建议

(1)明确科研定位,突出实践取向

由于小学教师的科研定位存在偏差,未能正确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难以调动其从事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想真正激发小学教师科研的内在激情,还需明确教育科研的衡量标准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及学生的发展。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言:“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发展,才是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最终标准”[5]。例如,在小学语文错别字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不断强化学生对错别字的识记,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主要原因在于,仅仅强调学生对汉字偏旁部首及字形的识记,未能注重学生对汉字偏旁部首及汉字本身意义的理解,导致学生因为遗忘而造成错误。因此,有教师从意义建构的视角,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汉字偏旁部首及字形意义的理解,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错别字的概率。

(2)理清思路,构建实践研究体系

明确小学教师科研定位之后,还需根据其科研特点,理清研究思路,构建适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实践体系(见图1),才能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首先,问题发现与研究选题。小学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与教育教学情境相关联。因此,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清问题的真假,提炼问题的关键,并依据选题表述的规范,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其次,文献研究与实证考察。确定选题之后,需要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坐标,借鉴研究思路,从而为开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需教师深入考察教育教学实践,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因素等,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相互启发,从而为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撑。再次,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根据文献研究和实证考察的结果,设计教育实践研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从而使小学教师创造性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接着,依据教育实践研究方案,运用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灵活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验证研究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实践反思与研究成果。还需教师对整个研究进行实践反思,反思教育教学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制定的研究方案是否合适,研究过程的实施是否恰当。循环往复,直至教育教学问题的真正解决。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

(3)完善支持条件,营造科研氛围

教育科研的进行不仅需要教师内部动机的驱动,也需要外部條件的鼓励支持。因此,学校应创设良好的研究条件,营造教师从事科研的环境和氛围。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创设良好科研环境。教育科研工作是否得到重视,关键在于学校的组织领导。在其统一组织领导下,制定合理的科研制度,成立高效的科研组织,开展多样的科研活动,提供充足而稳定的科研保障,从而为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其次,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科研积极性。目前,教学成绩的高低依旧是评价小学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不仅使其科研积极性深受打击,而且导致有意致力科研的教师或多或少受到冷遇。因此,学校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仅关注教师科研过程及取得的进步,明确评价目的在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而且将其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并依贡献大小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科研顺利开展。学校应设置专项科研经费,购置科研资料设施,从而保障教师科研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李建辉.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15(07).

[3] 解腊梅.太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0).

[4] 吕世虎,金晶.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4).

[5] 郑金洲.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J].人民教育,2008(05).

[作者:肖林(1986-),男,重庆大足人,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朱智慧(1990-),女,山西高平人,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于波(1958-),女,河北易县人,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实践导向教育科研小学教师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