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鞋”

2019-09-23 08:07富丽
月读 2019年9期
关键词:谢灵运草鞋读音

富丽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过,如果真要行千里路的话,尚需配得一双合脚的鞋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鞋”这个字。

“鞋”字出现得较晚。在它之前,表示这个意思时用的是“鞵(xié)”。“鞵”由“革”和“奚”组成,“革”表示制鞋的材料,“奚”表示字的读音。“鞋”是后来出现的一种写法,字形中表示读音的部分换成了“圭”,“圭”和“鞋”在古代读音相近。如今,“鞋”取代“鞵”成为了规范写法。

《说文解字》收“鞵”而未收“鞋”,释为“鞵,生革鞮(dī)也”。可见,鞋是鞮的一种。那么,鞮又是什么呢?根据史料记载,它是古代一种皮制的鞋。不过,这种皮制的鞋跟我们今天“西装革履”中的皮鞋有很大差异。由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鞋多用麻制成,周边民族则多用动物的皮革制鞋,所以皮革制的“鞮”“鞋(鞵)”等都不是“尊者正服”。可见,穿这种“皮鞋”,非但不能彰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反而会显示身份的低微或生活条件的艰苦。

“鞋”由最初专指生革做的鞋,逐渐泛指各种鞋子。唐代谭峭《大言诗》“线作长江扇作天,靸(sǎ)鞵抛向海东边”,此处的“靸鞵”是相当于今天拖鞋之类无后跟的鞋子。白居易《红线毯》“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以及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刬(chǎn,仅,只)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中,“绣鞋”和“金缕鞋”都是古代女子穿着的绣有装饰图案的鞋子。《颜氏家训·治家》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邺下的一个领军,贪腐成习,童仆众多,后来东窗事发,家产被查抄,惊现“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这数量惊人的“麻鞋”和“弊衣”都是他为家中童仆准备的。

我们现在仅用一个“鞋”字,就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鞋子。而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字都能表示“鞋”的意思。除了前面提到的“鞋”“鞵”“鞮”外,還有“屦(jù)”“履”“舄(xì)”“屣(xǐ)”“屐(jī)”等。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上古的鞋叫做“屦”,一般用麻绳编成。此外,还有葛屦、皮屦等,因不同季节而穿着。例如《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天气已经转冷,却仍然穿着葛绳编制的夏天的鞋子,足见条件之艰苦。又如《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履”本来的意思是践踏、踩踏,战国以后逐渐被用来指鞋子。例如《庄子·山木》:“衣弊履穿,贫也。”又如《淮南子·说林训》:“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屦”“履”“鞋(鞵)”是不同时期对鞋子的称呼,三者基本上是前后继承的关系,体现为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中,所使用的字不同。总的来说,汉代以前多用“屦”,汉代以后多用“履”,而到了唐代以后,“履”又被“鞋(鞵)”所取代。对此,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做过精辟的阐释:“古曰屦,今曰履;古曰履,今曰鞵。名之随时不同者也。”

“舄”是复底鞋,相当于在“屦”的底上又加了一层木头底,因此不怕泥湿,可以在泥地里行走。华丽的赤色舄曾经是古代君王的专享服饰,例如《诗经·豳风·狼跋》“赤舄几几”,以及《诗经·大雅·韩奕》“玄衮赤舄”。

“屣”是草鞋,以前还写作“蹝”等。由于草鞋脱去容易,丢掉也不可惜,因此,古人常以“脱屣”“弃屣”比喻将人或事看得很轻。例如《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敝蹝(屣)”就是破草鞋。《三国志·魏书·崔林传》:“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屐”是木头鞋,底上有齿。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将“屐”的这一特征表述得再明白不过了。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来,人们管这种屐叫“谢公屐”,也就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屦”“履”“舄”“屣”“屐”等,或用于不同时期,或在形制、功用等方面有所区别。如今,这么多种名称,均可以用一个“鞋”字概括,这就是汉字演化和发展的结果。

猜你喜欢
谢灵运草鞋读音
谢灵运:我的人设崩了
字词篇
谢灵运“刚”所谓隐士
“巨鞋”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绘画与分享
爱攀岩的谢灵运
我是小字典
爷爷的草鞋
一日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