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何易于

2019-09-23 08:07孙樵
月读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吏刺史县令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a,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b。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c。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d,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划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划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e?”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f,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g,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觀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全易于廉约如是h。

会昌五年i,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j,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全唐文》卷七九五)

注释:

a 何易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26—836)任益昌(今四川广元南)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

b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c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执的狭长板子,上可记事。

d 榷管:专营、专卖的管理。

e 窜海裔:放逐到荒远的海边。

f 绵州罗江:今四川绵阳一带。

g 裴公:指裴度(765—839),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作者写这篇文章时,裴度已经去世,故称“故相国裴公”。

h 全:或应为“察”字之讹。

i 会昌:唐武宗的年号,时间从841年—846年。会昌五年是845年。

j 上下考:唐朝吏部设立考核文武百官功过的制度,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品德政绩最高为“上上”,最差为“下下”。

大意:

何易于曾任益昌县令。县城距州刺史驻地四十里,建在嘉陵江南岸。刺史崔朴曾趁春光从嘉陵江上游带着许多宾客游玩,他们歌舞饮酒,坐船东下,径直来到益昌城旁。他们到了这里就索求民夫拉纤,何易于把笏插在腰间,拉着船跑上跑下。刺史崔朴惊异地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何易于说:“此时正是春天,百姓不是种田便是养蚕,一点时间也不能侵夺。我是您手下的县令,正值无事,可以充当劳役。”刺史与宾客下了船,一起骑马回去了。

益昌百姓大多靠着山种茶树,得利归己。恰好盐铁官上奏皇帝请求重视专卖管理,诏书命令各地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后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还活不下去呢,何况增加赋税损害人民呢!”他命令小吏毁掉诏令。小吏争辩说:“天子下诏各地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毁掉,罪行愈加深重。小吏仅得一死,何公您难道能免除被流放到荒远的海边吗?”何易于说:“我难道要以保全自身的方式来损害一方百姓吗?我不会使祸患延及你们的。”随即亲自用火烧掉诏书。观察使听说这件事后,认为何易于是为百姓着想,最终没有弹劾他。

县里百姓死亡,子孙不强、家业破败不能下葬的,何易于就拿出薪金,派小吏代为办理。百姓按规定缴纳赋税的和因年老而拄拐杖的,何易于一定要招呼他们坐下并给饮食,并询问政事得失。公堂有打官司的人,何易于都亲自与之交谈,为他们明辨是非。罪轻的进行劝导,罪重的给予杖罚,都立即处置,不交送给小吏处理。何易于治理益昌三年,监狱里没有被关押的人,百姓不知道有劳役。后来改任绵州罗江县令后,其治理方法和在益昌一样。当时,宰相裴度镇守绵州,唯独赞许何易于。他曾考察何易于的为政方式,但见随从不过三个人,因而得知何易于是如此清廉俭约。

会昌五年,我孙樵路过益昌,百姓还能够说出何易于治理地方的情况。他们问:“皇帝设立考核制度来劝勉官吏,而何易于考核后仅评为中上等,这是为什么?”我说:“何易于督促赋税怎样?”答曰:“请求上级宽容限期,不想加紧勒索百姓,不想让百姓低价卖出粮食和丝绸。”“监督劳役怎样?”答曰:“国家财政拨款不够,他就拿出自己的薪金,希望优待贫苦百姓。”“对过往的权贵是否送礼?”答曰:“除了凭证外,什么东西都不给。”“捉拿强盗怎样?”答曰:“没有强盗。”我说:“我住在长安,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核官员的好坏,说某人任某县令,评为上下等,通过考核升了官。问他的政绩,就说某人能督促缴纳赋税,甚至能提前完成;某人能监督服劳役,节省经费;某人处在要道,能够使来往的显要官员为他说好话;某人能捉拿强盗若干。能得到上下等的县令就是这样。”县民们听后什么也没说,笑着离开了。

我孙樵认为,当今身居高位的人,都知道访求人才是最为迫切之事。到了急需补充官吏时,就说我发愁没有人与我治理政事。受皇帝命令推荐贤才时,就说我发愁拿什么来搪塞诏命。等到有人才时,又有谁能了解和赏识人才呢?接下来说,即使何易于生前得不到名利,也必然会在死后留名的,因为有史官啊!

【点评】

孙樵,字可之,晚唐著名文学家。唐宣宗大中时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黄巢军入长安,他随僖宗出奔,授职方郎中。孙樵工散文,尚新奇,有《孙可之集》传世。

《书何易于》是一篇传记体散文,带有一定的讽刺性。此文在刻画一位廉洁刚正、不畏权势、体恤民情的县官形象的同时,也揭露和讽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与官场的腐败,无论叙还是议,都饱含作者的怨愤和不平。

亲自拉纤、毁掉诏书、扶弱济贫,何易于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因而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然而,这样一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在考绩时却只得中上,而那些迎合上司、欺压百姓、只顾自己升官发财的地方官,却能被评为上等,得到升迁。两相对比,晚唐时期吏治的腐败、官场风气的污浊,便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这也成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全文至此本可以结束,但作者还要“继而言之”,说何易于生前虽不被朝廷赏识,但他死后一定会美名流传。有此一笔,尽显作者对何易于的敬慕之情,也使读者在不平之余有所深思。(海涛)

猜你喜欢
小吏刺史县令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牟恒责罚县令
包拯上当
水滴石穿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不曾杀陈佗
科考作弊奇招
水滴石穿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