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妮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教育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将学生做为能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曾华琴进行的《高职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现状并不理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没有提高,这说明在教学中信息化只是教学手段,而真正对教学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借助智慧职教云课堂对《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通过教学环节设置和考核模式改革两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大部分课程设置都为理论加实践课程,教师通常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所以对于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基本都是教师讲理论、演实作,学生进行相应操作练习,学生的参与基本都只是在操作部分,而理论的讲授基本不被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局限于了解,根本不能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对于后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仅仅通过师傅提供的经验去解决,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下,慢慢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也很容易发现,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实操练习中,但是到完成文本作业时抄袭现象就特别严重,为了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课程也曾尝试过采用任务单的方式进行课前任务布置,但是课前分发的任务单也最终成为一个版本的无限复制,反倒是老师的工作量大大提高,批阅大量完全抄袭的任务单,也使得作业批改乏味无聊,老师、学生都感到痛苦。
传统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基本体现不出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之前的理论加实践课程,作业除了理论部分的习题以外,也会让学生完成试验操作后的实训报告,由于实训报告格式一致,学生抄袭现象非常严重,所以通过作业基本上反映不出来学生的差异。为此我们也都进行了考核模式改革,对于理论加实践课程增加了实作考核,但是由于实作项目多,学生人数多,基本不能达到每个学生、每个项目全覆盖,所以基本都是以小组或者每个学生抽取其中一个项目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组完成,许多学生就成了零参与,甚至有的小组也会进行组内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操作,有的负责写报告,最后使得有的学生甚至连试验仪器都没碰过,实作考核时间长、任务重、学生成绩不理想。而且对于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能很好地把握,从而使得学生的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也更不能作为教学水平的评价指标。
采用传统教学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也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所以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传统课堂的理论讲授基本都是老师的独角戏,有时会有学生给予回应,但也不能确定是否真正听懂了。实作操作就更难及时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了,每个班级配备1-2名试验指导教师,一个班级40-50人,教师根本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只能凭借作业对学生进行了解,但是文本类作业无法避免抄袭现象,所以这些都不能作为教学的参考。虽然在课堂之外设置了辅导答疑时间,但是基本没有学生愿意花费课余时间找老师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越来越被动,教师在教学中也慢慢地失去了成就感,学生慢慢适应了这种“没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下,我们的学生也都成了手机控,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课堂教学中也很少有学生参与互动,文本类作业基本都是以抄袭为主,对于理论加实践的课程,仅仅依靠期末考试,根本无法准确评价学生掌握程度,为此我们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通过课前找难点、课中讲重点、课后查缺点等环节及全过程考核,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参与活动,课后完成作业,所有任务通过手机端提交,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学习,云课堂数据分析全面,方便老师掌握学习状况。《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课程已在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建设标准化课程,各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所代专业的特点,在云课堂建设个性化课程,个性化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本专业所需素材资源,方便开展课堂教学。
在课前教师通过组建课堂面授,在课前环节可以根据本讲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课前任务,同时将一些试验规范、试验视频调到本部分课件中,学生通过云课堂进行学习,通过手机下载Xmind思维导图软件,根据规范及视频绘制试验流程图,将其上传到云课堂作业中,这部分任务需要学生独自完成,杜绝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同时该软件可以直接安装到手机,学生可以直接用手机绘图,非常方便,通过流程图的绘制,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提炼能力,同时加强了对试验过程的掌握。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试验流程图,就能很快发现学生对试验过程的理解还存在哪些问题,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前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课前理论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并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进行重难点讲解,通过微课、动画等素材对试验原理、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进一步讲解,最后教师通过摇一摇、头脑风暴、讨论等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
理论讲授完成后,学生按照讲解及相应的试验规范,修改试验流程图,教师对试验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相应的试验操作,拍照或录制小组操作视频,制作成试验操作视频上传到云课堂,同时将本组试验结果上传到云课堂。教师根据学生上传到云课堂的试验视频及试验操作结果,给本组同学进行加分,这里的分值为本组总得分,接着由各组小组长按照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细分到每个人,通过组长的分值分配,教师能及时掌握每一组每个成员在组内的贡献。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录制的试验视频和绘制的试验流程图,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试验的掌握程度,对于绘制的比较好的试验流程图,也可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应用。对于出现操作错误的试验视频可以作为后期上课的素材。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同时通过试验流程图的绘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方便。
课后主要是查漏补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除了通过测验等对学生课堂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学生还需要根据老师的批阅,总结自己试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本讲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对后期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之前课程的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通过成绩分析发现,学生平时成绩差异并不是很大,期末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并不一定试验操作就比较好。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考核开始尝试采用云课堂考核、过关式考核加期末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云课堂考核包括线上、线下、考试和作业,这里的考试主要指每个模块学习完成进行的一次阶段性考核,这次阶段考核主要为理论考核,采用云课堂线上闭卷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生们的考核情况,能及时掌握该部分的学习效果,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整个课程学习完成后,将进行一次过关式考核和期末考试,过关式考核主要是实作考核,实作考核采用抽签的方式,每个学生从本学期学习的试验中抽取一个试验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这部分成绩为过关式考核成绩,最后一部分是期末考试,为了引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在期末还会进行一次期末考试,这部分考核主要采用纸质版闭卷考试,这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为试验原理考核。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的考核权重,给出学生本学期的成绩,通过成绩分析,能够很清晰的看出来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整个课程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下学期的教学方法。
确定了考核模式后,我们开始对各环节所占比例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检测16级、17级和18级的比例设置尝试,发现以下比例设置,能更好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通过三届学生的课程比例设置尝试发现,云课堂成绩所占比例不能超过40%,由于目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异比较大,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更大,特别是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想一下子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困难,在尝试中就发现有的班级云课堂成绩普遍比较高,有的班级又普遍比较低,这不仅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关,更主要的还和班级的学习氛围有很大关系,在对班级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30%的学生不是很愿意接受信息化教学,在这些学生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更不喜欢参与到大家的互动中,但是通过在课后作业的完成及最后的考试中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差,所以在比例设置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云课堂成绩为40%的情况下,我将线上学习和在线考试成绩分别设置为8%和10%,而将线下成绩和作业成绩设置成10%和12%,一方面在强调课堂互动的同时,也加强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图1 课程考核模式
由于我们的课程属于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为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有的学生操作规范性很差,为了引起学生对实操的重视,我们将过关式考核成绩设置为30%,通过对三届学生的尝试,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保证每门课成绩在70分以上,能拿上奖学金,而从开始的不善于动手,变成了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
通过彻底取消期末考试的尝试发现,对于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是很高的高职院校来说,这样的尝试的确比较冒险,本来是想让学生尽快适应信息化教学,但是发现取消最后的期末笔试考试后,学生已经无心再听理论讲授,理论讲授的过程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都开始忙于刷课,忙于写评论,通过最后的成绩分析发现,学生的成绩差异并不是很大,通过对取消期末考试的调研发现,50%的学生表示这样的期末成绩意义不大,考不出来实际水平,最后经过多次尝试,将期末笔试成绩设置为30%。
(1)采用云课堂教学及全过程考核模式,有利于学生分模块学习,分模块消化,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有序组织,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采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试验流程图,代替传统的试验实训报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制图,随时保存和提交,既有利于学生作答和修改,又有利于教师批阅和分享。
(3)通过让学生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既检查了学生对试验过程的熟练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操作中的问题,学生录制的视频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用,服务于后期教学。
(4)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教师也可以看到每个测试题,每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及每个题目的作答时间和正确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土木工程检测专业四届学生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课程考试成绩、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学生的技能鉴定取证率、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效果对比表
通过对比发现,通过课堂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教务处统计的学生评教成绩)明显提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比较认可,技能鉴定考试主要为建筑材料试验工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考核,理论40%+实作60%,通过一次性过关率可以看出,通过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理论和实作技能明显提高,通过国家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也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1)由于目前云课堂的线上成绩主要包括学习时长、学习进度、参与讨论等模块,学生为了提高线上成绩,便开始刷课,讨论区的讨论内容也有好多基本与教学无关,部分学生并不注重认真查看资源,从而使得这部分资源在教学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刷课也给很多认真学习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他们认为这样的线上成绩不是很公平。
(2)目前平台不支持在作业上直接修改和划线,所以学生提交的作业只能大致指出错误,并不能详细划出是哪一部分有问题,所以作业批改起来针对性不强。学生也会反馈自己对于老师的批阅并不是很明白问题在哪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及时纠错。
(3)目前的实操可监控性不是很强,有的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现象,平时的操作参与度不高,过关式考核随机抽题实际就是撞运气,抽到会的题目能拿点分,抽到不会的直接就是零分。
2016年6月7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为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然而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成为今后高职理论加实践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也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相信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理论加实践教学将朝着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