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研究

2019-09-23 08:46
职业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双一流一流

姜 涛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0 引言

高校的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的重点,而教育质量和水平便是双一流建设效果的集中体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更是高等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在高校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地方院校在“双一流”建设的带动下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举措,而对学生外语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国际化人才培育的水平,因此重视人才的外语培养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是中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与语法和词汇能力相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用能力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较深远,强调语言形式和知识习得,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学习者语用能力研究起步较晚,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语用测试、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等其它方面,学者们不断进行语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冉永平2006;刘建达2006,2007,2008;韩宝成、黄永亮 2018),引发了从结构主义的语法教学向交际教学的革新转变,在“双一流”建设这一崭新背景下,如何确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要素,如何调整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维度和模式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鉴于以上两点的考虑,本研究拟从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四个方面,结合先进的语用学理论,回顾语用能力研究,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问题,探索“双一流”视域下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

1 语用能力研究

不同的学者对语用能力的界定给出了不同的定义。Chomsky(1965)提出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两个概念。他将前者界定为人们与生俱来的语言知识和普遍的语法规则系统,将后者界定为人们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言语交际。Chomsky强调语言能力是人们内化了的语法知识体系,与社会文化等人文因素无关。后期Chomsky关注到交际意图对人们语言使用的影响程度,随后提出语用能力概念,将其定义为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概念。他认为,除了语法规则外,人们要具备能够在社会互动语境下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语用能力。Thomas(1983)主张语用能力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部分。语用语言能力是人们运用自身语法能力和其他语言交际资源理解和产出话语的语言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上述语言资源以外,并参与语言加工的语用因素,如亲密程度、年龄、文化差异等方面。这些语用能力思想对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语用测试、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等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Bachman(1990)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语言组织能力涉及语法和语篇两个维度,语用能力包含施为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施为能力是人们在交际中理解对方,达成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是人们在具体语境中清晰地表达自己并使用得体语言的能力。

2 我国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结构主义影响下的语用能力培养强调语言形式输出和语言知识的习得量,没有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教学中过多关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从小学开始经过了十几年时间的英语学习后,有扎实的语言形式基础,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在语言交际方面却经常出现词不达意,无法理解真正的会话含义,礼貌原则运用不恰当,言语行为无法发挥作用等问题。很难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特定情况下与不同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因此,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脱节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欠缺值得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深思。

2.1 理论层面

通过回顾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理论层面偏重引进、诠释和应用国外外语教学理论,而这些研究工作并不完全与我国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相适应。目前对语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界定语用能力,分析影响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总结国外理论研究,缺乏审视语用能力的新视角,更全面、系统地挖掘语用能力涵盖的所有内容(冉永平2006)。

2.2 实践层面

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强调语言形式,没有考虑到交际能力的意义,忽视了对语言学习者语用意识的培养,语用能力发展缓慢,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失误频发。何自然、张巨文(2003)结合语用学的相关知识探索外语教学中的语用维度,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目前,国内外对语用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例如对语用能力测试的研究。刘建达(2007)对语用能力测试中的中外教师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刘建达(2008)阐述了目前语用能力测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其未来研究的一些发展方向。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对我国语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语用因素的探讨,语用能力现状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没有深入分析语用能力因素体系,没有提出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来适应我国教育环境;同时它也没有总结一套高度实用的教材编写路径与方法,以便将语用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外语教材中。

2.3 方法层面

第一,从方法和方法论角度看,语用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地借鉴和移植了西方的理论。在论述过程中大多引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概念。人们在行为方式以及相同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方面的迥异均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西方理论的借鉴与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并不完全相适应。第二,具体研究方法非立体化。定量方法多使用调查研究,较少采纳其他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和实验研究。定性方法侧重于观察、访谈和内容分析,很少尝试其他研究方法,如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

3 “双一流”视域下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是高校必须认真把握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和中国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有所突破。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适应我国教育环境,这是对外语教学研究的崭新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如图1所示:

图1 “双一流”视域下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

3.1 一流师资队伍的语用学知识输入

教师是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负责设计并组织教育活动的开展。先进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发展与提升,并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应鼓励外语教师学习相关的语用学理论,然后运用理论指导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从语用学视角审视外语教学,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突显语用输出和交际内容的适切性,并将语用能力的培养付诸实践。此外,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准备能够增强外语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而教学中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语用因素的融入直接关系到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的语用意识至关重要。

3.2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国际化人才是“双一流”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注重学生的语用能力,需要学生提高语用意识,积累语用知识,只有这样,国际化的交际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因此,教师不仅教授语言知识,还要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与他人顺利沟通。例如: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坚持民族文化平等的原则,持有宽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3.3 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要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必须树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理念。因此,科研需要方法的引入、融合和发展,语用能力让学生增强了语言传递过程中的转化与接受能力,基于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语用能力的本体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可以用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1)语用能力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将语用能力界定为对语言的恰当使用,旨在有效实现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或意图,主要侧重正确理解语言以及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它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是指句子可以依赖语境使用语言规则正确形成;后者是指可以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来正确使用语言。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语用能力更加强调语言选择、信息构建、关系互动、身份协商,交叉文化融合等多元要素,注重意义、目标、身份等的磋商能力;2)语用能力的应用研究。传统的语用能力过多强调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使用的正确性与恰当性,忽略了外语学习者的本土性语用标准。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际者重视建构共知信息、实现合作与协同的语用能力,这表明语用能力不是一种静态知识或技能,而是动态信息建构、关系互动和文化互融的多重能力。

3.4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培养学生准确、流利表达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的能力是语用能力的重要方面,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进行文化教学,并将思政进课堂的思想融入课堂设计中。文化教学是指人们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传授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差异有较高的敏锐性,从而达成有效且成功的交际,例如:在口译中,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双方话语中包含文化内涵的词语、习惯用语和礼貌语等,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如果译者的语用能力不够,语用失误往往就会出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由于无法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含义,产生误解甚至冲突,影响预期的交际功能的实现,语用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3.5 创新性

本研究与国家政策衔接紧密。一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等学校必须做好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才能适应我国教育环境。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思路创新。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均有一定的创新性。

4 结语

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构建外语专业学生“国际化-科研提升-文化传承”语用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一方面,它不仅适用于语言教学,也适用于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教学。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问题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传统语言学对语用能力研究的优势,还可以考虑语用能力培养的特殊性,考虑中国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考虑师资水平等因素,为提高语用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进一步拓宽语用能力的发展空间,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双一流一流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