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血脂异常,其实“有表可查”

2019-09-23 02:3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家庭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硬化性甘油三酯心血管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陈 侃

说起血脂,大家都不陌生,但你知道血脂具体是什么,血脂检查单中每一项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控制目标是多少吗?

看血脂报告,要留心“坏胆固醇”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

血脂检查的各项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共7项。其中两项是决定心血管疾病的分水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后,在某些情况下会钻入动脉血管内皮,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心绞痛、脑梗塞、胆固醇性栓塞性肾病,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俗称为“坏胆固醇”。研究显示,如果没有“坏胆固醇”的参与,其他危险因素很难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后续的严重疾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像血管清洁工,能将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出动脉,运回肝脏分解,医学上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这一过程可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俗称为“好胆固醇”。

需要提醒的是,甘油三酯(TG)超标也须引起警惕。因为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都可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极度升高(≥13.1毫摩尔/升)时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不同人群,血脂参考值也不同

当拿到血脂体检报告单,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血脂是否符合标准?可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血脂适合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见表1)进行对照。

在下面这张表中,可以看到增加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是指除高密度脂蛋白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和,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项,这也是近几年来国际上逐渐被采纳的一项指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病危险度的一个有力的预测因素,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表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血脂适合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

表2:不同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参考值

要科学合理地解读个人血脂是否异常,需结合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高低(见表2),将人群分为极高、高危、中危、低危,判读他们的血脂指标数值(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也各不相同。

定期检查,防范于未然

从防治角度来说,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

(1)20~40 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 1 次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 24小时内检测血脂。

猜你喜欢
硬化性甘油三酯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高甘油三酯血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