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彩芬
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意识,并促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对于练习题的设计已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练习状况的分析
1.学生书写太差,练习错误率高
從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用草稿纸。有的是的确困难没有草稿纸,而有的是有草稿纸但懒得用。当面临无法口算的习题时却用教材当草稿,不但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当发现错误后又乱涂乱画,不会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因而导致期末成绩不够理想。这些不良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中、高年级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认识草稿纸的重要性,一定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草稿纸,教师要把打草稿当作重要习惯来抓。
2.练习容量太大
现在多数学生的作业量大,学习成绩好的还基本能完成,但速度慢的只能每天在题海中煎熬,为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学生只好抄袭,有的加夜班。
3.习题形式单调、重复
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上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课本题的翻版,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这样的习题形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缺乏解决现实问题及实践操作的习题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习题,而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通过套用数学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学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是极为不利的。
二、练习设计应遵循科学的原则
练习设计通常分为课堂练习和家庭练习两种。那么,作为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练习设计要遵循那些科学的原则呢?
(一)课堂练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课堂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
第二,课堂作业必须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如果学生看到了课堂作业的价值并发现其有趣和有意义,他们就会努力却完成。
第三,课堂作业必须难易适中。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成功完成。
第四,课堂作业必须具有变化性、多样性。缺乏变化和多样性的课堂作业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厌腻。相反,变化性、多样性的课堂作业则会使学生喜欢去完成。
第五,课堂作业必须具有促使学生进步的特性。防止学生讨厌课堂作业的关键是布置的课堂作业有使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机会。
第六,课堂作业必须适当,学生能够完成。课堂作业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发展水平,不能过多或过少。
﹝二﹞家庭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目的明确。因为家庭作业的目的应是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内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深化课内学习内容,发展创造性,而不是测验学生,也不是约束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第二,数量适当。超过了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还会造成不良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三,与课内教学相关。家庭作业是课内教学的继续,是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必须与课内教学紧密相关。没有明确目的,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家庭作业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收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四,有趣、重复、机械性的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家庭作业索然无味,因而厌腻家庭作业,而有趣、新鲜的家庭作业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第五,难度适中。太易的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过难的家庭作业,学生纵使百般努力,也不能完成,会使他们导致对家庭作业的畏惧、害怕。长期这样,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讨厌学习。难度适中的家庭作业因学生通过努力即可完成,他们会感到有趣,能体验到完成后的成功和满足。
第六,必做和选做结合。教学不应忽视每一个学生,而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益。我们知道,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考虑这种个别差异的适应性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三、改革作业形式,拓展作业空间
树立远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引导”:引向家庭,引向社会,与社会活动“接轨”,这是新课标改革对教师设计作业的新要求。
四、引导学生参与,共同编制习题
为了让练习的内容更广泛、全面,在习题的设计上要有所突破,不能局限于老师出题。要让学生也参与出题。低年级的学生也许做不到,但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让他们参与。习题可以个人出、小组出,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学生的习题一经录用,就在习题的题目前写上“XX同学供题”,“XX学习小组供题”。班级多的还可以在班之间交流。学生在收集过程中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他需要了解现阶段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并且要会解答,知道需要考查的是什么。为此,老师可以布置数学日记或周记,让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引领全班,学会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数学新课标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练习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练习,将使练习变得更生动、实用,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练习,数学练习也就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