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燕
摘 要:本文阐述了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课题教学实施的“四知”,探讨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拖动;课堂教学;教学实效;教学策略
随着电气控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电气维修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社会培养具备常用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资格的专业人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实际,主要阐述了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课题教学探讨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电力拖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力拖动》的基本理论、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与动作方式、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安装检测等内容,是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为后续《可编程序控制器》和高级电工考证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会理论知识,把握控制线路的原理分析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因而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尤为重要。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生员水平普遍下降,就以笔者所在的地域为例,学校的招生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更多的家长是怕孩子过早的进入社会受到影响而选择让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就读。所以招进来的多数学生素质明显偏差,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够,理论知识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形成。他们乐观好动,对动手实践感兴趣,但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致使教师的上课要求越来越低,学生可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少,对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课堂的教与学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同步、融为一体。如何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从听不懂、不想听、不愿学转变为能听懂、想学、愿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和谐协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让学生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最终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发展。同时还必须紧扣教学的三维目标,吃透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笔者通过这些年的教学,以课题教学实施的“四知”过程,谈谈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电力拖动”课程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比较多,比如“自锁、连锁”;技能训练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中职学生又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起来“一头雾水”。所以章节学习之前,教师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做好参观预案,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去,通过企业师傅结合教师课程参观预案中的概念、术语,引导学生观察常用机床的工作情况及生产实际,让学生明确概念、术语的真正含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再回到课堂中来。这样借助企业资源,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课题学习的内容在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又能促进学生对教师课堂讲解内容的理解把握。
由于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偏差,对《电力拖动》中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原理分析存在很大的困难,而掌握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的分析却是后续的线路装接、检测及故障排除的前提。所以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熟悉电动机的控制线路的构成及原理。在分析控制线路的原理之前,首先得让学生识别低压电器的图形、文字符号以及同一个低压电器的常闭、常开触点动作的先后顺序。这个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接受,可借助低压电器的实物展示、触点动作的软件仿真,结合线路设计,层层递进。比如,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中,点动控制线路→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连续运转与点动混合控制线路→两地控制線路,在讲述一个新的控制线路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线路,观察低压电器的动作特点,启发学生针对新的线路控制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脑、动手画出控制线路,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线路进行比对,分析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出线路的工作过程[ 1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悉知控制线路构成的同时熟练掌握控制线路原理的分析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水平与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
在讲析控制线路的原理之后,学生对线路中低压电器的动作情况、线路的保护(短路、过载、失压、欠压)作用还不能真正的领会。为此,我们依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实训环境,设计仿真软件,真实直观地展示控制线路中按钮的操作、低压电器的触点动作、电动机的起动运转、停机及各种保护的控制过程,将理论知识与感性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 ]。特别是线路的工作过程、线路装接的仿真展示,将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字母符号与电器实物三者对应起来, “做中学、做中教”,有效地实现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为学生对下一环节线路的装接、检测的学习构建理实一体的教学情境。
这一环节既是《电力拖动》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考取电工中级资格证的关键。我们学生害怕学习理论知识,对控制线路的原理分析还得通过动手实践的理解感悟,来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首先,在原理讲析与仿真展示之后,教师利用万用表,示范电路板与媒体展台,展示控制线路中低压电器的选择、各触点的检测方法、线路装接要领以及布线方法,让学生明确合理地选择、识别、检测低压电器是线路装接成功的前提。所以教师示范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从而让学生心领神会,掌握动手实训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实训操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电动机的容量,对低压电器和导线进行选择。②低压电器在实训线路板上的定位,只有确定了合理的位置,线路装接的工艺才会完美。③线路配线时,导线尽可能不浪费、线头剥皮时不伤芯、导线与电器螺丝连接处不压绝缘皮、不反圈、不露铜、不松动。④走线不交叉、不跨越;做到横平竖直、美观合理、转角弯成90度,纵横导线入线槽,主、辅电路导线颜色要分明。⑤装接时,一定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根据线路的点号逐一完成。⑥如何应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位检测装接完成的线路[ 3 ]。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与素养。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由于学生做事大多存在难以坚持、虎头蛇尾的现象,所以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遇到问题,可以借助软件仿真、教师点评及时纠正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错误,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帮助他们顺利进行安装与检测,做到真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经过反复的装接、检测、试机,在掌握装接要领的同时,又加深了控制线路原理的理解。这样就有利于线路故障的排查。在查找故障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按照电压分阶测量法、电阻分阶测量法,根据线路的点号顺序逐一进行电器元件和导线的查找。设置故障应从简到繁,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其实,提高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四知”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要明确,“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我们在实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时,要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积极借鉴,增强策略在教学实施中的合理性、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多少,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是否乐学,只有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参与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达成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促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迁移,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技术人才。这是我们专业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童合群.中职电力拖动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
[2]刘书友.提高中职“电力拖动”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究[J].开心素质教育,2014(10).
[3]赵淑芝.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线路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