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9-09-20 02:49崔红卿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

崔红卿

[摘要] 目的 研究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手术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对该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职手术室护理人员40名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施行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及手术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施行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可知,研究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参照组(30.0%),且研究组手术患者满意率(95.0%)明显优于参照组(7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能够改善手术室管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手术室管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038-02

质量管理是目前医院工作中护理区的重中之重,近些年,医院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促使医院对自家医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提高显著,对医务服务要求和自我保护的思想较为强烈,所以医院的质控管理体系也就更加健全。三级质控科管理体系在国内的绝对大多数综合医院里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它是一种集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于一体的管理模式[1]。传统的手术室管理,主要责任人是护士长,护士长在完成科室行政工作等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参与急诊手术的安排、日常择期、质量监控等繁杂事项,由于精力有限,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盲区,降低质控效果[2]。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恰好弥补了这一弱点,其核心特点就是全科管理无死角,并且做到了每个人都参加管理,每个人又都被管理。该研究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手术室40名护理人员为例将针对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项探讨,并分析此方法对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在职手术室护理人员40名进行,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护理人员共计20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15名;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5.14±10.86)岁;护龄1~20年,平均护龄(9.74±8.88)年。研究组护理人员共计20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16名;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6.02±9.79)岁;护龄1~21年,平均护龄(10.02±8.64)年。两组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以及护龄等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研究组施行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此体系主要内容如下:①完善护理管理体系。以“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作为三級质控管理体系的对象,根据医院在质控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确立三方的主体地位,完全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负责,同时设立相应的质控管理小组,依据护士职称与护龄确定组长人员,并为每组配备3~4名护士。

②分配质控管理内容。从5个方面划分质控管理小组的工作内容与责任,设立五常法组,依据手术室关于“常组织、常正顿、常清洁以及常规范与常自律”的规则,定期检查科室物品、仪器和器械的完好情况,保证药品数量与保质期,适时的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定期检查手术室的卫生环境,并观察护理人员的着装情况,引导并督促其文明礼待患者;设立教学组,配合五常组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实时跟进科室的培训情况,定期考核实习生、进修人员等日常工作,并将考核成绩上报,同时定期组织并参加省市相关培训或者是比赛;设立消毒隔离组,贯彻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则规范,控制医院不良感染事件的产生,详细记录每台手术、器械等方面的消毒隔离情况;设立文书质量检查组,并定期检查手术室护理内容的记录情况;设立综合管理组,每月对各组护理情况进行检查。

③落实三级质控管理。护士长、质控小组的各位组长以及参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均要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护理,同时根据手术具体的情况,确定质控小组每组的质量评价标准,在护士长的监督下落实工作内容,每月定时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同时对全体护士进行考核,以此结果作为绩效工资的参考标准。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手术室不良事件包括压疮、医嘱遗漏、急救箱药品有误以及药物出现外渗等,制定患者护理效果问卷,以此调查手术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护理管理方式的回顾性分析,可知研究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参照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的比较

经研究组护理后的患者其护理满意为95.0%,而参照组护理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中所谓的三级,即护士长、质控组长和责任护士三方控制,摒弃以往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3]。该体系明确了护理人责任制,以此提高整体质控过程,使其更加全面和完整,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过去的传统模式是以护士长管理为主,通常在权力集中在一人身上时,会出现工作盲区的现象,进而降低了护士参与科室管理工作的参与感,影响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其更多的潜力[4-5]。而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使护士长更加侧重协调、规范和计划,通过护士长的“日查”、质控组长的“月查”,能够立刻发现每个科室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者护理不到位的情况,并且对该现象进行及时的分析,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三方不间断的护理管理,逐步完善各科室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使手术室管理更加规范,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

同时,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维系不仅要靠制度,更需要每个参与者的责任心、恒心,护士长带头学习三级质控管理体系,组织全体护士参与学习并考核,调动全部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被动变主动的标准,人人参与,人人管理。该研究通过对该院护理工作的回顾性分析,可知研究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由此能够证明与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相比较,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更为符合现代医疗的发展与情况,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能够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晓梅.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148-150.

[2]  罗恒,余成敏,李华飞,等.构建以电子病历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三级质控闭环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28):196-197.

[3]  李凤英.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4下旬刊):181-183.

[4]  张宇栋.三级病历质控管理体系构建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48-50.

[5]  王艳.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9):1203-1204.

(收稿日期:2019-03-28)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理念对胆结石患者的应用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