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预防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9-09-18 06:11李叔君韦洁春
医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预防性血小板血栓

李叔君 韦洁春

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63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该并发症的发生通常与手术应激反应、长期卧床、静脉曲张等因素存在着很大的联系[1]。患者在发病后通常表现为肢体肿胀、患肢疼痛以及血栓远端静脉高压等症状,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据魏建梅等[2]人研究结果显示,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时,除了要采用先进的治疗措施外,通过在手术室术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腹、盆腔手术病人80 例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将80 例手术时间均大于2 小时且手术体位均为平卧位的腹、盆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观察组40 例。对照组男患者27 例,女患者13 例,年龄30—85岁,平均(57.5±5.4)岁;观察组男患者18 例,女患者22 例,年龄30—85岁,平均(57.8±5.7)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保暖护理以及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等。

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①静脉穿刺安全护理。在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上肢穿刺,以避免因下肢活动障碍引起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在进行上肢静脉血栓时,应选择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以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率。此外,对患者进行穿刺时,还应确保一次穿刺成功,以避免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②输血治疗。在对患者开展手术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失血过多,不但会造成血容量不足,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的激活前凝血酶以及凝血酶物质,导致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失调,增大了血液的粘稠度,使得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提高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输血治疗,以提高患者体内的血容量。③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表。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表,并将其放置在大腿位置各一个,小腿位置放置4 个。在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充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间歇式充气压力仪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调整时应从脚踝到小腿再到大腿依次进行加压,对于最大压力时间应控制在11 秒,随后自动减压一分钟,以确保患者下肢静脉处于完全排空到再次充盈状态,中间应休息半小时。④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护理。在对患者手术时,应让患者处于平卧位,并将其下肢抬高15 度左右,使患者的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同时对其腿部进行按摩,在按摩时应从腿部正、后以及内外侧等方位进行按摩,尤其是对下肢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进行重点按摩,连续按压12 分钟,在使用充气压力仪时应间歇性按摩1 次,直到完成整个手术。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尿纤维蛋白降解物。(2)观察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水平,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 软件处理文中数据,定量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P<0.05 则表示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尿纤维蛋白降解物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1: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s)

表1: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s)

尿纤维蛋白降解物(mg/L)对照组40 394.57±18.63 4.26±1.14 4.86±0.72观察组40 252.94±16.74 2.18±0.73 2.31±0.28 t 35.764 9.718 20.876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D—二聚体(ng/L)纤维蛋白原(g/L)

2.2 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

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2: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s)

表2: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s)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g/L) 血小板平均容积(fL)对照组40 274.68±17.43 15.84±3.17观察组40 149.53±13.41 9.51±2.13 t 35.992 10.483 P 0.000 0.00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肺栓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怎样才能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据尤金雅等[3]学者研究表明,通过在手术室术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选择上肢穿刺,能够有效减小对下肢深静脉的损伤,从而便于为患者进行间歇式充气加压以及患肢按摩护理。与此同时,倘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失血过多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输血,以减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避免了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间歇性充气压力仪通常是利用物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的方式,该方式在预防并发症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对长时间的腹、盆腔手术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能够有效加快下肢血液流动,有效避免了血液发生凝滞情况的发生,从而加快了疾病的恢复速度。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尿纤维蛋白降解物水平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腹、盆腔手术患者手术治疗中有价值,深受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通过对长时间的腹、盆腔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水平,临床推广应用性极高。

猜你喜欢
预防性血小板血栓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