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玲
摘 要: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也是衡量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只有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上下工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条理性;准确性;丰富性;深刻性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理解和解決问题的、有目的的思想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维是学生学习领悟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领悟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根源,对事物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意识到、体验到智力、思维活动的乐趣。在教学中,只有重视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在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分析想法,培养条理性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文章的主旨,使之变成学生的想法,以强化思考的条理性。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首先从审题入手:课题是什么意思?根据题意应该“记”什么?然后从“记”字出发,要求学生默读、思考:作者记叙了哪些地方的见闻?是按什么顺序“记”的?让学生找出来。通过思考,学生悟出全文的线索是“溪流”,它把山、水、涧等景物巧妙贯穿起来。老师进行小结。作者游览的顺序和溪流的流向相反:山景—外洞—孔隙—内洞。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去体会各地段的特点:山景—一美、外洞——大、孔隙——小、内洞——奇,并能紧扣特点品味词语:如山景的“一片明艳”,溪流的“宽、窄、缓、急”,外洞“仿佛是个大会堂”,孔隙“仅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内洞中石钟乳的形状“变化多端”等。
顺序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阅读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思考、表达,就是培养了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二、咬文爵字,培养准确性
准确性指文章条理的精准程度,学生在寻求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着待消除的不正确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字词句甄酌,以培养准确性。如《小交通员》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僻静的地方,把文件烧了。”要准确掌握这句话,必须引导学生将“僻静”一词的意义与“安静”“寂静”等词进行比较。“安静”“寂静”是从听觉和静的氛围上来说的,而“僻静”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说的。从课文的主旨看,主要反映机智、勇敢的品质;从课文叙述的内容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护文件不让敌人发现。“僻静”词的意义就是在烧文件时既不能在显眼的地方让敌人发现,又不能有响声让敌人听见。学生在这时候就会联想到立安是如何的聪明、机智!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对词句慢嚼细咽,推敲揣摩才能思维正确、理解深刻。
三、创设情境,培养丰富性
小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大多依靠具体的直观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事物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在抽象的语言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活跃课堂、丰富思维的内容。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在描写邱少云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在大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然后指导学生看图,把不理解的词语同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这些细节描写中领悟邱少云的心理活动,从而深刻体会到邱少云不怕牺牲、勇敢坚强、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又如唐朝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乌鸦、霜天、枫树、渔火、钟声、姑苏城等不同的事物,诗人通过共同的时间把它们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创设情境,从而进入诗人夜泊枫桥、高愁百倍、情景交融的美好情景,并归结到诗人“对愁眼”的“愁”字上,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脍炙人口古诗的理解。
“想象就是创造力”,一节课的创造都离不开思考,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教学空白”,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思维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四、由浅入深,培养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想法的深度。在阅读文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信息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正面中寻找课文的不足,从反面中悟出文章的意图,也就是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追根到底的分析,从中培养学习文章的深刻性。
如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当讨论“种田人错在哪儿”时有学生回答:“他错在好心办坏事,把禾苗全弄死了。”这样的理解是表面的,没有揭示问题的实质。教师马上进行追问:“他为什么要去拔苗呢?”有学生答:“因为他急于求成,怪禾苗长得慢,想拔高禾苗帮助它赶快生长。”教师又问:“拔高禾苗能帮助它生长吗?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引导明白了课文的道理:拔高禾苗是不能帮助它生长的,只有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才能使禾苗长得又好又快。这个种田人的错误就在于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思考,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这则寓言的深刻理解。
教学文章是学生思想发展的中心,也是衡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只有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上下工夫,才能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致力于进行一系列思想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智力,才能更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思维能力对提高人的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娜.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2]汤彬彬.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