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发敏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同样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多种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必然趋势,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受到基础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写作水平以及口语交际等各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忌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去构建人文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综合性,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机械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更人性化、自主化、多元化、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人文意识,提升个人的人文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和感悟语文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人文素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核心,更是语文教学的靈魂。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知识的传播,也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要想语文教学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个方面,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创新教学手段,打造充满人文氛围的语文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内心体验,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然要创造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第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人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知识的熏陶这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囊括了学生情感、道德、文化、三观等多个方面的成长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魅力以及社会实用价值,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来丰富自我、展示自我,以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部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很多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成绩和分数对学生进行定义,对学生进行“套路式”的灌输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散,学习主动性也迟迟不见提高。为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展开对应的教学,适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迁移和延伸,让学生领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在潜力以及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比如学习《山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描绘出一幅山水图,要求学生在这幅图中将每一句诗都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并且结合小标题和课文所学,再去寻找更多类似的描写山水画的诗句,且与我们现在的自然环境进行比较,提出一些深层次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反思和探究,如“诗人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让自己慢下来,并吟诗一首,这样的生活态度从容自然、怡然自得,我们是否也应该如此?”“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诗人的人生态度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综合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学生也要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以此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既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天文地理、宇宙万物、自然生命均囊括在字里行间。每篇文章不仅仅反映了人生状态,还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教师则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要求并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在阅读中不断开阔视野和眼界。其次,教师应将语文课堂生活化,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语文的社会实用价值,自主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尤其在言行举止上要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建立有效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以趣味的语言、艺术的沟通丰富语文教学,感染学生并带动学生。
3.借助现代化科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的福利,有很多现代化教学科技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科技构建充满人文性的语文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融入人文课堂之中,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如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将语文知识以图文并茂、直观立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导学生跟随课堂教学的步伐。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旺盛,但自律意识较差,利用现代化科技打造富含人文性的课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时,文章中写到,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片叶子,为了大树,我们要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种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却又时常被忽视。其中包含着的人文精神十分明显,从大方面来看,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能够为了世界更好,而做一个更优秀的人;从小方面来看,要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成长,做更好的自己。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与这一精神观念相关的新闻报道、动画视频、成语典故等播放给学生看,以此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最终树立同样的观念,提升自身的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每读完一篇课文或者一本书都要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反复诵读,提高个人的语言组织水平。
4.创设人文主题情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创设主题情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的教学手段,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同样需要运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创设具有人文气息的主题情景,并且根据课文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自主讨论和探究课文中的人物心理、思想情感等,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将人物刻画出来。比如在学习《我是一只小虫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想象自己是一只虫子的话,希望受到怎样的对待,且联系课文中生动的描写,试着把虫子的所作所为理解成动物的一种本能和生活习惯。学生可以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演绎,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想法去完善情景表演,试图通过亲身的体验去理解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理,如此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5.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一定要重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感受自我和表达自我,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体验式的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富含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比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水平、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避免一味否定学生,而要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抛弃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本体价值的教学方式,改正将教学目标限制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的错误方法,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教育,对自我的情感有初步认知,并且能够使自己在情感体验中领悟到人生浅层次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人文知識的小活动来渗透人文素养,比如开展语文知识竞答小比赛,教师从不同层次的难度上选择问题,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比赛以积分制的形式开展,哪个小组正确回答的题目最多,哪个组则获得胜利。教师则应当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回答状态适时地选择问题并修改问题的难度,尽量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发现其他学生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借助现代化科技丰富人文课堂等,以此不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秋云.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J].才智,2019(7):54.
[2]缪梦丽,郑友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之维[J].大众文艺,2018(24):225-226.
[3]姜小蕾,宋鹏.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J].文教资料,2018(3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