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栋
摘 要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推动小规模学校发展核心动力的师资水平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基于实证研究表明: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促进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出路;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6-0056-01
農村小学发展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尽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问题,呈现出以教师问题为主要问题、多种问题并存的基本发展模式。要解决农村小学的发展困境,必须在消除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集聚优势的原则下,解决农村小学的发展问题。通过加大小规模农村学校的拉动力度,可以构建促进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实现教育领域协调发展的推拉机制。
一、小规模农村学校发展困境的根本问题
农村小学是国家为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机会,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受义务教育权利而设立的一批小型学校。在中国,普遍认为学生人数远少于教育部门规定人数(100人)的学校称为小型学校,包括村庄和教学场所。为了避免冗长的叙述,农村地区的小型学校被称为农业小学。
(1)近年来,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重建工程”、“农村中小学改革工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的推动下,小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进步很大,但为什么教育质量仍然很低?通过对当前农村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问题。农村小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高素质的教师。一方面,高质量教师将优先考虑农业小学上游的县乡学校行政链,另一方面,在城市质量优势效应的双重影响下。由于教育资源和农业小学的不足,来自农村的优秀教师纷纷涌向城镇。投入不足和产出过剩最终导致农业小学教师严重短缺,在年龄结构上,农民学校教师趋于老龄化;在学科结构上,农业小学教师专业结构严重失衡,小学教师稀缺。
(2)老师问题引起的“连锁效应”。高质量教师的不断流失使农业小学的质量越来越差。同时,农民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二者之间尖锐的矛盾难以调和,使得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远离家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子女离开农村。小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减少,规模进一步缩小。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损失对小型农业学校产生了不利影响,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难度,并使小学校陷入教育流失的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低,发展水平低。因此可以看出,教师是农业小学建设中最大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一系列的学生流失和文化传播。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出路探索
中国农村教育: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针对地理环境封闭,教学资源落后,综合研究和教学有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小型学校的校本研究和培训体系应成为主要领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机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职业发展的自信心,避免教师的封闭状态。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实际需要。
三、对小规模型农村学校的建议及发展前景
小规模学校都是为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提供最便利的教育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组织形式。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笔者希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1)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校舍设施、信息化设备、音美体器材等各方面的投入,缩小与城镇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希望各级领导部门能够大力支持和帮助小规模学校,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配齐教师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和职称评审优先等方面的政策,让教师下得来留得住,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3)恳求各级领导能够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校教师走出去,将更好、更先进的教学资源带回来。同时,增加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支教和校级间教师交流活动,保证我们的师资力量,为我们送来新的教学理念,补充新鲜的血液!
四、结语
因此,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结构失衡的问题,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结构,有必要从专业知识、教学理念、实践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困难重重,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畅通的渠道。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L县为例》课题立项号[2019]PLG300。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