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武则天时期武举制度的创立

2019-09-17 07:58丁小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武举选拔武则天

丁小璇

摘  要:武举又称为武科,作为朝廷的考试制度确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其确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武则天时期武举考试内容比较偏重武艺和体力的选拔,武举制度在为国家选拔武艺军事人才的同时,也对后来各朝各代的武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武举;武则天;选拔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唐朝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并迅速发展的时期,从唐代科举选拔制度上来看,考试条规趋于繁密,更加全面公平;从唐代考试内容上来看,考试的常设科目增多,产生了武举,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唐代武举制度的产生为科举制度的发展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维护了统治的稳定。

一、唐代武举制度的确立

武举又称“武科”,武举设立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优秀的军事人才,给习武之人提供入仕的机会,同时发掘更有潜力成为优秀军事将领的人。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武举始创于公元702年,之后历朝历代时而被废除、时而又恢复,正式废除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有着超过一千年的历史。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执政几十年的女皇帝,虽然后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是一位惜才爱才,善于用材的统治者。武则天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并且开创武举,为后世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也正是因为武则天身份的特殊性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武举制度才会在唐代正式应运而生。

二、武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武举是唐代首创的用来选拔优秀军事人才的考试制度,其产生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武则天和个人政治抱负和政治方针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武举制度的构想不是凭空而出的,而是在借鉴前朝的基础上确立的。前朝人曾以武艺和谋划才能为标准进行人才的选拔,但一直没有成为一种正式的考试制度。汉武帝时期,为选举材力之士,以武力和胆量为标准进行过选举。除此之外,成帝、汉哀帝等也曾依据武艺进行选官。隋朝时期也采取过举荐武臣的方法,隋炀帝下诏书命职事官举荐地方人才。直至武则天时期,武举制度才正式以考试的形式确立下来。

其次,武举制度的创立也是巩固统治的政治需求。武则天在位时,唐朝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生活,统治者对军事的重视程度有所减轻,国家习武之风大不如前,军队的战斗力总体上减弱,兵源来源也不够广泛。吐蕃、契丹、突厥等族时常侵扰边境,但是唐朝边境军队没有良好的兵源,因而战斗力较弱,边境战争常常失利。这些失败的战争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国家的统治和安定,让统治者有了强烈的危机感,统治者因此也更加急迫地选拔优秀军事人才。而当时并没有规范的考试制度,很多有武艺但是不擅文的人不能成功入仕。武则天为了让习武之人进入统治集团,进一步扩充国家的人才来源,创立了武举制度,为国家选拔更多的军事人才,以此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安定。

除以上两点原因,武则天创立武举也有其个人原因。武则天出身的门第并不高,她的父亲是正三品工部尚书,在那样重视门第的封建社会里,武则天必然会遭受门阀的贬低和世俗的偏见,这使武则天始终有着很强烈的危机感。除此之外,女性称帝在历史上没有先例,武则天称帝有僭越之嫌,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名正言顺的。这导致很多官员心存不满,更有甚者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政权。在武则天当政时期, 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叛乱,即光宅元年徐敬业的扬州叛乱和垂拱十年李唐宗室起兵。这两起叛乱事件虽然没有对武则天的统治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政权的稳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武则天认识到封建统治内部存在的对立隐患依然存在,旧的封建势力可能威胁到统治的稳定;与此同时,她也认识到了掌握军事优势的重要性。所以武则天需要采取措施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为自己网罗人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以此来保护皇权并巩固统治。

三、武则天时期武举的考试内容

武举有举送和省试两个阶段。武举制度创立初期还没有设立武学,人才来源只有乡贡一种,乡贡中,应试者先向州县“自荐”,再经地方官吏考核。参加武举的既有带有军功勋号的官员、官员子弟,也有一般的平民。挑选的官员是由京兆、河南、太原及各部督府的兵曹参军事组成。参加考试的考生获得地方官员准许后能够参加省试。

武举的省试每一年举行一次,关于考试科目,根据《新唐书·选举志上》的记载:“武举, 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 始置武举。其制, 有长垛、马射、步骑、平射、筒射, 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可见省试的考察项目很多,综合了考生各个项目方面的表现,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出参试者的素质和能力。

武举考试合格的举子即取得做官资格,兵部予以任命。根据《唐六典》卷五《尚书兵部》的记载:首先是勋官五品以上者,可马上铨选;其次是勋官六品以下的人,只能作为散官;再次是平民考生,先进行“贴杖”,再封散官。虽然武科选拔人才的官职比较低, 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对武艺人才的发掘和重用,为武人入仕开辟了道路。

四、武则天时期武举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武则天创立的武举制度是对科举取士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武举制度选拔了武艺人才,对唐代的思想和政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公平选拔思想的体现,科举选官制度由文官扩大到武官员,由知识分子扩大到不擅文的习武之人,选拔范围扩大,是公平的一种体现。尽管前朝也有各种选拔的武将的方式,但是武举的出现是第一次以严格考试的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拔人才,这在当时是最为公平的选拔武将的方式。武举制度大大地增加了考试人数,扩大了选拔范围,为有武艺的人才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普遍的“重文轻武”思想。由于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民众的怨言和反抗情绪大大减少,民间起义事件的数量也显著减少。以上都体现了武举制度公平公正的價值理念。

武举制度还为统治者选拔了很多军事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武举制度的创立使得唐代的人才选拔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为国家选举了一大批有韬略的武将,他们在保卫国家和抵御外敌方面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一代名将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为国家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曾评价郭子仪“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武则天通过大范围的选举掌握了军权,从而加强了统治,巩固了中央集权。

另一方面,武举制度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武举是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形式选拔军事人才,虽然社会评价和应试者的名望会对评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提高了平民应试者的数量。武举成为了一条入仕途径,大大激发了民众习武的积极性,民间习武之风逐渐盛行,使得有军事武艺的人才脱颖而出,军队整体的素质和实力的提高。唐朝在镇压叛乱和地域外敌方面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除此之外,武举的产生也体现出了唐代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统治阶级公开倡导武艺,并且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尚武遗风也影响了中原人民。人们纷纷开始练习武艺,并希望亲历戎马生涯,进一步发展了唐代蓬勃进取的时代精神。

尽管武举制度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点。很多有武艺的人才通过科举入仕,但是能够登进高位却是少之又少,统治集团的核心领导仍然是由文官占主导地位。从唐代文举、武举登科人数上来看,唐代武举登科人数远远少于文举。由此可见统治者虽然加强了对武将的选拔,但是仍然更加重视文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思想。

五、结语

武则天个人的政治观点和经历为武举制的确立提供了契机。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形势,为武举制的出现和完善提供了动力。纵观武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武举制度时废时兴,与文举相比,武举始终处于补充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统治者重文轻武思想。但是总的来说,武举制度选拔了军事人才,体现了公平思想,巩固了政权,维护了统治,在思想和政治方面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盛奇秀.唐代武举小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2):126-128.

[2]欧阳修, 宋祁, 等.新唐书[M].上海:中华书局, 1983.

[3]陈刚.试论武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武则天与武举制的产生[J].搏击.武术科学,2009,6(02):21-23.

[4]郭亚男.试析唐代武举制度的创立[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3):56-58.

[5]隋丹妮.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J].教育观察,2018,7(17):133-135.

猜你喜欢
武举选拔武则天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的遗嘱
高校辅导员选拔班干部的策略研究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浅析
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与经济发展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