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丰子恺为《祝福》作插图时,从外聚焦视角切入,使鲁镇百姓的冷漠一览无余,将“看客文化”凸显得淋漓尽致;从内聚焦视角绘图,使得画面更丰富,与原文本互相映衬;重点突出“时间零”,串联起故事的来龙去脉,绘画大胆传神,颇富想象力。
关键词:丰子恺;鲁迅;外聚焦视角;内聚焦视角;时间零
作者简介:陶晨晨(1995.6-),女,南通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丰子恺图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03
1950年4月,《绘画鲁迅小说》在上海出版,丰子恺分别为《祝福》、《孔乙己》、《药》等鲁迅8篇小说作插图140幅。他曾在序言中提及:“鲁迅先生的讽刺小说,在现在还有很大的价值。我把它们译作绘画,使它们便于广大群众的阅读。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1]而深刻反映封建社会对女性压迫的《祝福》,丰子恺对其花费了大量的心力,为其作图25幅,仅次于《阿Q正传》,可见丰子恺对这篇小说的喜爱,接下来笔者将从图像叙事视角的角度来分析《祝福》插图。
一、外聚焦视角
图像分为叙事图像和非叙事图像,而绘画小说显然属于叙事图像。“作为叙事图像,不同的视角会形成不同的透视现象,形成不同的画幅。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为体现文本的整体面貌,在创作不同画面时,往往选择的视角基本一致,或者与文本叙事者视角重合,或者以故事中人物的视角,或者以一种全新视角来重新叙事。”[2]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主要采用的是零度聚焦视角,即“上帝视角”,即叙事者由上而下,窥探人物内心的活动,借助视点的移动,将各色人物的外貌、言行等尽收眼底。例如,在介绍祥林嫂初入四叔家的时,都是通过第三者的角度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品性的。怎么说明祥林嫂姓什么,由中人是卫家山人,又说是邻居就简单地推测出祥林嫂大概也姓卫。在四嫂眼里,祥林嫂“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而之后年底祥林嫂一人担当过年杂事,未添短工,更是从侧面表现其安分耐劳。这些都是从小说中第三者眼里得出的结论,以一种更为客观的形式表现出祥林嫂的形象,这也是零度叙事视角的优点所在,视角广阔,但叙述更为冷静客观,给予读者真实再现的感受。
与鲁迅先生不同的是,丰子恺在为《祝福》绘图时,主要采用的是外聚焦视角。文本叙事中的外聚焦视角是指“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3],即叙述者在故事之外,艺术表现上近似于“零度叙事”。而丰子恺的图像外聚焦视角,通常将人物组合成一个半包围结构,画面中有一个视点和一个中心点,观察者在画面之外,以正面聚焦的形式观看现场。如图1,画面中,鲁镇的百姓三俩前后将祥林嫂半包围起来,祥林嫂立于画面中心,而“我”作为旁观者则在画面之外。画面上的围观者,无论是孩童还是成人,脸上都带笑,仿佛都将祥林嫂的哭诉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唯有处于中央的祥林嫂面容落寞,一言不发。正如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也没有开口的必要了。”鲁镇居民们的笑像尖刀一般刺伤了祥林嫂,加上画面特意排列成的半包围结构,营造出一种“敌众我寡”的形势,使得祥林嫂无心辩驳更无力辩驳。丰子恺从外聚焦视角绘图,使鲁镇百姓的冷漠一览无余,将“看客文化”凸显得淋漓尽致。
二、内聚焦视角
除了零度聚焦视角,鲁迅先生还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的方式来进行叙述。与外聚焦视角不同的是,内聚焦视角是指“每件事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它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主人公或见证人)的感官去看、去听。这种聚焦类型由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4]《祝福》便是通过“我”回忆的方式来叙述了祥林嫂悲苦的一生。五年后,我与祥林嫂的相遇:“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在这里通过“我”的眼睛描绘出一个面色枯槁、穷困潦倒的女人。之后以“我”回忆的方式讲述了祥林嫂人生际遇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次出逃在四叔家做工、被“婆婆”劫走二嫁贺老六和丈夫儿子俱亡,被大伯赶走后再回四叔家做工。通过“我”先前的所见所闻串联起祥林嫂的半生事迹,这种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的叙述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读来更添一分亲切感。
作为鲁迅先生的推崇者,丰子恺的创作中自然也少不了内聚焦视角的插图,且其匠心独运,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一至多个旁观者,使得画面更丰富,更有层次感,与文本互相映衬。如图2,在原文中,是柳妈和祥林嫂的一段对话,文本中只设置了两个人物,并无其他围观者。但丰子恺在为这一场景绘图时,多描绘了四个成人以及一个儿童,是通过外聚焦与内聚焦视角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的。画面中,以祥林嫂为中心,一众围观者排列成一個半圆,将其包围其中,且都面带讥笑。除柳妈外,多出来的旁观者变成了这段对话的见证者,见证这鲁镇居民是如何用言语和笑容的尖刀刺伤祥林嫂的。人数的增加以及半圆形的结构,使得祥林嫂所在之处成为拷问地,仿佛希望从她嘴里再得出什么话,好来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对原文的一种补充与深化,将鲁镇居民的冷漠与“吃人”进一步刻画。
三、“时间零”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提出“时间零”这个概念,指的是“连接起故事来龙去脉的那个中点,这个点包含了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是最有‘戏的那个点。”[5]他通过举例来向我们具体阐释,如:狮子扑向猎人,猎人射出一箭,那么猎人射箭的那个瞬间即时间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格。他认为作家最应关注的是“时间零”,应详细刻画的也是这最具代表性的一刻。那么相较时间零,故事的前因便是时间负一、负二,故事的发展即时间一、时间二。
与《漫画阿Q正传》不同,《祝福》插图仅有25幅,光看图画肯定是不能了解小说的具体情节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图画里,更好地表现原文本,便是漫画家需要考虑的问题。遍观《漫画阿Q正传》与《绘画鲁迅小说》,我们会发现丰子恺在为鲁迅小说绘图时,也下意识地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一刻,也就是“时间零”。
如图3、图4,丰子恺选择了祥林嫂拜堂的场景作详细描绘:图3是图4的前因,也就是时间负一,描绘的是祥林嫂被捆着塞进花轿的场景;图4祥林嫂“一头撞在香案角上”的那一刻则是时间零。无论是原文本还是插图都详细描绘了拜堂这一场景,丰子恺更是将其拆解为两幅图来着重强调。图3中央的祥林嫂似是一个玩偶,被众人拖进花轿,看到这幅图,读者一定迫切地想要知道祥林嫂被拖去哪里,她下一步会被如何对待,因此图3是图4的伏笔,是时间负一。图4解答了读者们的疑惑,刻画了撞桌角的那一幕引起读者的惊慌与悲叹,也吸引读者迫切去了解祥林嫂之后的境遇,因此图4描绘了最关键的时间零,将祥林嫂人生转折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此外,这两幅图中众人的表情也由一开始的喜笑颜开,转变为祥林嫂撞向桌角那一刻时的惊慌,于细节处可见丰子恺的严谨与细腻传神。他在原文本的基础上,突出众人表情,不但深化了文本,而且符合读者心理,与读者同步,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祝福》插图的倒数第四幅不仅體现了丰子恺对鲁迅小说的精准描绘,还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如图5描绘的是柳妈与祥林嫂对话的场景,也正是这番对话促使了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槛,以及人们对她的再次嘲笑。在这幅插图中,丰子恺不仅只是单纯地描绘两人间的对话,还从内聚焦视角将柳妈的恐吓通过祥林嫂想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绘画大胆传神,颇富想象力。画面中鬼差与祥林嫂的两个男人呈半圆结构包围祥林嫂,且一根锯子牢牢地将祥林嫂穿过、劈开,让她无路可逃,只能任鲜血淋漓地滴落在地上。若只是皮肉痛苦便也罢了,可是画面中祥林嫂袒胸露乳,毫无尊严任人围观,这对于女子而言可以说是最大的耻辱了。丰子恺这一形象大胆的描绘,让读者内心猛然一揪,仿佛与祥林嫂共感,体会到她的痛苦与无奈挣扎,仅这一幅插图便可见其深厚的绘画功力。
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精准把握鲁迅小说的内涵,形象再现各类人物的特质,图文并生,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对提高鲁迅小说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有一定的贡献。丰子恺绘本精彩纷呈,在后世不断被翻印再版,时至如今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深入阅读与学习。
注释:
[1]丰子恺.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1.
[2][5]王文新.丰子恺插图艺术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9-126.
[3][4]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34.
参考文献:
[1]陈星.丰子恺漫画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2004.
[2]宋睿,潘建伟.近20年丰子恺研究述评( 1997—2016)[J].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2017,(3).
[3]贺文娟.丰子恺漫画的创作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7.
[4]朱晓江,有情世——丰子恺艺术思想解读[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
[5]吴矛,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类型的初始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