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师团队建设

2019-09-17 08:47毛丽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师团队学校管理

毛丽平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教学质量管理需要教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学校要在锻造教师团队的精神文化、健全教师团队的运行机制、开展教师团队的项目研究、搭建教师团队的分享平台等方面着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团队;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B-0021-04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教师团队的专业高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水位线”,教学质量管理需要建设和管理好教师团队。学校需要在锻造团队的精神文化、健全团队的运行机制、开展团队的项目研究、搭建团队的分享平台等方面着力,全面建设教师团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一、锻造教师团队的精神文化,为教学质量提升蓄力

“教师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的灵魂。”[1]团队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凝聚众人的精神力量,是团队的精神信仰。指向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师团队建设,具有导向、凝聚、控制等积极的功能,能够有效地为教学质量提升蓄积力量。

1.构建团队发展愿景

共同愿景既能体现团队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又能体现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望,为团队带来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团队及其成员的创造力[2]。

教师团队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构成,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指向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师团队,其核心目标指向教学质量提升。南京市小营小学在教学质量发展的上升时期,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以提升教学质量,就是每一个教师团队的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学校毕业班教师团队在共同商议的基础上,确定的团队愿景包括關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体能、学习三个方面。其中,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确定了分层辅导、技术支持、精准纠错等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成功的教学团队应该能把团队愿景转化为具体可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并与个人愿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对全体成员长久的激励作用[3]。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带头人应该在认真了解团队成员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定位共同愿景,并把团队共同愿景与成员个人愿景有效地加以结合,以引领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张齐华工作室的愿景是:以工具撬动学习变革,以研究引领团队成长。这样的发展愿景引导工作室每位成员卷入具体教学策略的研制与应用,推动课堂变革,促进自身成长。

2.培植团队灵魂人物

威斯勒说过,“在团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灵魂人物的作用非常明显”。教师团队精神文化的形成当然也不例外。在指向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师团队建设中,团队灵魂人物的专业引领、管理协调非常重要。

在教师团队创建过程中,团队灵魂人物的专业领导力对团队文化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教师团队的文化风格与发展趋向。南京市海英小学在组建“小学‘全语境儿童汉字学习新探索”项目团队时,大胆起用已有25年工龄的“老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一群入职5年以内的年轻人进行研究。年龄的落差凸显了经验的优势。该负责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处处先行先试,乐于辅导年轻人,使团队成员屡屡在市、区各项竞赛中获得大奖,该校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提高。可见,专业引领与精神带动,对团队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团队灵魂人物不仅是专业引领者,而且也是团队管理者,需要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北京东路小学的数学团队成员,个个专业优势突出,似乎都顶到了“天花板”,给团队带头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团队带头人借助市级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营造智慧共享的氛围,捕捉课堂中儿童数学学习的细节,组织团队成员展开问题分析、现象溯源、理论解释。这样贴近现实的追问与审思,让团队成员都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课例诊断、理论省察、视频切片、微信呈现、论文撰写中研究之路越走越宽。

3.营造团队情感氛围

良好的合作是以温暖的情感为基础的。因此,营造适宜的情感氛围,形成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是教师团队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团队建设中,开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成员个性特长的发展,为教师们展开教学探究与创新实践奠定基础;团队成员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和谐环境,能够激发个体和集体创新的信心、热情与勇气,增强工作学习的自信心与愉悦感。在学校“上下同心,凝聚人心”的“同心”管理理念的引领下,小营小学营造了温暖、舒适的像家一样的教师团队氛围,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自觉自愿地为团队发展贡献力量。

情感与精神往往是同构的,营造温暖的团队情感氛围离不开团队集体精神的培育。在集体精神的感召下,团队成员在奉献自己力量的过程中收获肯定、进步和喜悦,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围。南京市逸仙小学以学校“多维互动课堂”研究为契机,培植教师团队共研的协作精神。教师团队每月定一个研究专题,组成跨学科的研究小组:阅读理论分享组、课堂创意设计组、基于课例的观测组。每个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分享、完成任务,激发自我能量,共建团队精神。

二、健全教师团队的运行机制,为教学质量提升护航

任何一个组织都要形成自己的运行机制,否则难免一盘散沙,甚至走向解体。作为一个共同体,指向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师团队需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团队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为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1.创新团队组织管理

团队组织方式决定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团队的日常运行方式。教师团队是多元的,要根据不同团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团队的组织方式。小营小学根据教师的特点成立了多个工作室:美术组的“涂鸦”工作室、体育组的“绿荫之梦”工作室、语文组的“思语”工作室等。这些团队有的是以项目为主的,有的是以兴趣为主的,团队的组织方式各不相同。譬如,以兴趣为主的团队往往是相对松散自由的,没有严格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大家都是凭着兴趣和热情参与团队活动。

教师团队建设要注重工作模式的创新,从而激发每个人的能量,形成巨大的团队力量。小营小学的数学和科学学科加入了南京市教研室的差异化教学研究团队。在工作中,团队构建了个性展示、案例研讨、实证矫正的工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团队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成员个人的成长。2019年,团队中一位老师被评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一位老师成长为学校的教科室主任。

学校要关注对教师团队的绩效考核,形成报酬激励、成就激励、机会激励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合理的分配方案,使团队和成员在物质上得到相应报酬;通过给予相应的荣誉、地位等,使团队和成员获得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

2.开列团队任务清单

团队任务清单是使团队的目标得以落实的有效举措。通过开列任务清单,可以明晰团队亟须解决的问题,促进团队成员有效开展行动,更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小营小学的“以改革促质量提升”课堂改革项目组开出了以下任务清单:(1)期初进行听课反馈;(2)进行班级一日视导;(3)每月月中开展专题课堂研究活动;(4)案例撰写分享;(5)磨课工作室1+N模式构建。要求参与项目的每一个教师团队选择其中的三到四项任务,认真完成。通过开列任务清单,将项目的工作重点清晰呈现出来,确保了项目朝着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3.强化团队专业支持

专业支持是教师团队发展的加油站,能让团队建设更优质、更高效。教师团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最持久、最有效的发展动力总是内生性的。调动团队成员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团队的自我专业支持,是激发教师团队内在动力、推动教师团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团队的内部专业支持不仅来自团队灵魂人物,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都可以在某些方面为团队提供专业支持。海英小学的雁阵型教学团队建设倡导关注每一位教师,尊重其主观愿景,激发其专业动能。学校的数学雁阵团队在前期组建时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教学专长、能力水平等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团队采用“无墙式”研讨,每位成员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团队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激发团队内在动能的同时,团队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专业支持。在教师团队建设中,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定期到校指导,根据团队需要、成员特点提供“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助力团队成长。南京市宇花小学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坚持专业引领,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学术报告,邀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助推了学校学科领军人才的成长。

三、开展教师团队的项目研究,为教学质量提升施策

教师团队建设要与教学质量提升统一起来,必须面向实践、直面问题,做到系统思考、精准施策。小营小学历经十年,探索以“项目制”推进教师团队成长的路径,较好地破解了教学质量提升的难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也从一所普通小学成长为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名校。

1.面向实际,寻找路径

十年前,小营小学发展遇到瓶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势头不强,教学质量在中游徘徊。2009年,适逢南京市教育局推进小班化教育,学校成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南京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子课题项目点。如何抓住契机,开展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课题研究、项目推进与质量提升的难题破解结合起来,是学校的最初的定位。

2.拿出实招,务实推进

我们在专家指导下拿出了具体的策略,即:“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团队先行,绘制图谱”—“模仿入格,细化落实”。

(1)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找到了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是基于学生认知层级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建构的二维学习目标评级体系。教學目标双向细目表引导教师既要关注学习内容——教材知识,又要关联学生的认知层级,进而确定知识教学的难度与路径。学校借助专家引领,成立了项目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研制。

(2)团队先行,绘制图谱。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研制项目团队的成员积极参与学习。他们一方面听专家解析,理解基本原理;一方面深读专著,即使读不懂,也要扎扎实实读一遍。这样“啃骨头”式的学习,让团队成员从观望、拒绝、质疑,逐渐走向理解、接纳、尝试。在专家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首先对基于双向细目表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体架构,形成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图谱,并进行了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拟制。

(3)模仿入格,细化落实。全体教师在学习理论和研究项目团队开发的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讨,明晰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学习水平在本学科、本学段的学生学习行为中的表现特征,并自己着手拟制一份双向细目表。

3.注重实效,推动发展

学校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出版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小学学科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丛书,丛书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分册。此项成果还获得南京市小班化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指向教学质量提升的双向细目表的研制,让教师的教学观念经历了一场洗礼,让学校的课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列。在研究中,教师学科系统思维逐步形成,超越自我的愿望和能力显著增加。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指向关键能力的目标化练习,建立支持差异化学习的拓展资源包,基于网络推动教学结构与教学方式的更新。

四、搭建教师团队的分享平台,为教学质量提升拓路

教师团队成果分享不仅能推广团队研究与实践的成果,让成果惠及更多师生,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接收和吸纳反馈信息,让成果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积极推进团队成果分享,建立多层次的展示平台,为团队成长、教学质量提升拓宽了道路。

1.团队内部的分享

教師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不同的,有“经验型”“技术型”教师,也有些“思辨型”“科研型”教师。针对每个成员的特点,开展团队内部的分享,不仅能展示每一位教师个性化的研究收获,也能丰富团队的研究成果。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组成的“青春如火  超越自我”阅读团队自我约定,每周二、周四、周六在微信群读书打卡,要求每两天至少阅读20页,写读后感100字以上。阅读群建立初期,为了不让青年教师觉得是一种负担,学校对书目没有做硬性的规定和要求。一学期下来,发现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阅读内容,教师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保护:每位教师平均阅读5本书、写读后感10000字左右。今后,学校将围绕老师们在读后感中谈及的某些话题,组织青年教师深入讨论,将阅读群建成阅读、分享、交流的平台。

2.团队之外的分享

教师团队的成果分享也可以走出团队、走出校园,走上更大的平台。当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也应该通过研讨会、汇报会等多种方式,面向同行和社会进行推广,让团队成果发挥更大的效益,让团队成员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北京东路小学每年都组织面向全国、全省、全市的大型展示活动,如“12岁以前的语文”全国论坛、省级规划课题专场汇报、学科组区域展示等。学校让教师团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力量,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研究能力,发挥成熟教师的骨干引领作用,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在团队分享中,学校也在进一步梳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提炼教育教学中的特色成果,对每一个研究团队都进行宣传,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团队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给团队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在好的教师团队中,“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共同学习”[4]。只有拥有一支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团队,拥有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合作的成员,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学校才能不断发展,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辛忠华.中学教师团队精神建设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3.

[2]高进军.加强团队文化培育 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1):54.

[3]高进军.以文化建设促优秀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J].职教论坛, 2010(26):78.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3.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a school and teachers are the core elements and key roles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quality administration needs the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eachers team. Schools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forging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teachers, perfecting the operational system of teachers team, conducting the project research of teachers team, and building the platforms sharing teachers achievements.

Key words: teaching quality administration; teacher team; school administration

猜你喜欢
教师团队学校管理
MS—EEPO(有效教育)教师团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研究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元制”协同工作机制
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调查与分析①